美文网首页
《个体突围》中的思维碰撞

《个体突围》中的思维碰撞

作者: Sarah潇潇 | 来源:发表于2020-01-05 21:12 被阅读0次

    泛读了这本书,发现书中很多与现在大多数白领的主流思维很不一样,也说出了我很想表达但一直又没有清晰表达出来的话。有一种想见恨晚的感觉~谨记下如下与主流观点和看法不同的思维,同时结合罗胖2020年的跨年演讲,深入思考和整合。

    1.朝九晚五工作制起源于维多利亚时期,那个年代人们不在乎福利,因此,当代人不理解这个制度也就不足为奇。

    知识延伸:曾几何时,"朝九晚五"是白领阶层的标配,是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工作方式,可目前,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上班一族的代称,同时现在也成为了文艺青年想要挣脱的对象,它被赋予了诸多意义:无聊、冗闷、死板和一成不变,但谁又知道即便是这八小时也是我们的前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奋斗来的呢。十八世纪末,西方工业革命,资本家通过增加工人劳动时长的方式提高产量,激起工人不满,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理论",彻底揭开资本家剥削制度真面目后,一场浩大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伴随着《共产主义宣言》轰轰烈烈席卷全球,工人要求成立工会,争取更多休息时间和更健全的保障制度。传到美国后,美国也因为没有工作时长的限制于1877年爆发第一次全国范围大罢工,10万人参加,提出"八小时工作制",并向政府提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要求,资本家与工人的对抗进入白热化。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35万人参加了大规模iPhone8示威游行,混乱造成工人、警察死亡和无政府主义者被起诉及绞死,最终为美国争取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正式确立,为纪念这次罢工,恩格斯在1889年第二次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中,那时上班也是要打卡的。不过上下班主要针对官员阶级而言,其实那是上下班比现在辛苦的多。《诗经-齐风》有一首诗描写了春秋时期齐国官员家庭起床时的样子: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从这里可以得出,齐国官员基本上是早上鸡叫,也就是现在五点多就起床上班了。下班时间根据冬、夏两季有所不同,春夏申正约下午4点下班,秋冬约申初下午3点下班。

    "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八小时工作制"被引进中国。

    2.职场文化不复如前。

    工作提供的福利没有让自己开心,而且感觉难以脱身,想要争取弹性时间就会有一种负罪感。成功的职场文化不能只依靠物质奖励。还包括对工作的感受以及工作环境对工作伙伴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我们生活的大部分已经不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理论走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进化的社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我发展,而不是仅注重满足原始需求。马斯洛发表金字塔时,80%人依然在工厂劳作。若重新设计金字塔,应把无线网和社交媒体加进去。

    金字塔
    4.对父母和祖父母来说,拥有房产是一个现实的事,而如今对千禧一代,这变成了幻想,许多电视剧,戏剧,音乐和诗句都围绕这一现实创作。

    汇丰银行一项调研显示,89%来自各个年龄层的采访对象认为,弹性工作制能最大限度激励自己提高工作效率,排名第二的是远程办公,随后是津贴制度,培训课程,额外的病假和医疗保险。

    5.在职业称谓之后注意一定要加上"自我照料"的标签。

    自我照料不只是时不时的购物犒劳自己。追求舒适(hygge),再次成为新趋势,这个起源于丹麦语的单词指日常生活的仪式带来的简单惬意感受。如果你没有机会去定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不是为了赚钱,而单纯地因为热情或兴趣,那么,你在其它领域获得高水平健康福利的概率将快速下降。工作之外有一项兴趣用于减压、缓解焦虑、弹力工作。确保这些活动能够弥补生活方式撕开的裂痕,让我们更有能力提升自己的表现,有时间认识到自己、大脑和身体的重要性,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腾出时间爱自己。

    6.睡觉不丢脸。

    西班牙马德里市的水疗中心和健身房。名为"睡了就走"(Siesta&Go),8欧元(每个床位每小时的收费)

    7.副业与爱好不同。

    并非任何事都能发展成为赚钱的理想副业。我们需要为自己保留一个神圣的空间,一个纯粹的休闲空间,不一定非要求立刻把他们变成生意。

    8.挫败感在所难免。

    自我怀疑是一种相当有帮助的情绪。它让你烦恼,强迫你分析当前的处境,认真检查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改变。书籍《消极的力量》是很好的说明。一些情绪可以激发你。引导你。嫉妒,愤怒等等每一种消极情绪都会释放出某种信号,说明你能行。你需要接受这些讨厌的情绪,发现他们的有趣之处,而不是烦恼之处。你可以像剥洋葱一样慢慢明确自己的感受。有时候,事情很难,但这不意味着最初的决定就一定是错误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体突围》中的思维碰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bc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