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主题:“穷人和中产阶级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他工作”
读讨论钱相关的书,确实会让人焦虑、自卑和恐惧。我深有同感,这两天共读时,那种担心自己挣不到足够自己“自立洒脱”的钱的深深的恐惧,确实慢慢涌上心头。带着我这些年在上海的低工资水平,带着我没钱造成的各种不便的一幕幕,带着进入36岁年龄的恐惧。
可是,桑桑提醒的对——“不要因为读了书就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全盘否定。要在自己能够做到的范围内,去向上提升和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23921/cbeeb4c39fed1c38.jpg)
是的,拨开重重恐惧和迷雾,冷静下来想想。确实是,读书本身不能改变任何,就像今天的共读里说的阅读后,脑子里能剩下来的不过3%左右,更何谈切切实实的改变发生。
但是,读书可以让自己更清醒一点面对人生和现实,也更加了解自己。通过读书和生活这所学校,我们可以越来越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渴望和热情,也了解自己的恐惧和弱点。然后,一点一点,以自己可以有的速度,去更好的试验、完善和锻造自己和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就如刚读完的《人生哲思录》所说,说到底,人生本无意义,大胆承认它。然后,最真实的意义就在于——你自己的经历和创造。
体验着对钱的恐惧也是一种真实,然后不管出于新经历的渴望还是挑战成长自己的追求,试试以自己能接受的开始做些“当下就可以变好”的可操作的具体行动——比如我们已经在看《穷爸爸富爸爸》财商方面的书了,我们看完还讨论了,我们敢于承认自己对于没钱和不懂钱的恐惧,比如我们开始连结《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和《穷爸爸富爸爸》,开始尝试做点什么……
上面的一些,都是自己已经在做的改变。如果觉的改变慢,请在行动上迅速调整,心态上反而更要稳,莫急躁;如果还是觉得慢,请记住“不怕慢就怕站”,“欲速则不达”;若还要觉得慢,去睡觉吧,去吃一日三餐吧。心态都崩了,不去行动上找改变,还影响心情乃至身体健康,不如去做“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的事情。
很喜欢书友芦秋亚今天共读的结尾——“像有钱人一样去生活吧,勤奋、勇敢、激情、有行动力,不断学习和实践着让钱为自己工作的新方法。”
我们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可以抓住的有钱人的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23921/5ae2f1cafb3b186e.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