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情况,想要做一件事情,但是就是没有开始,一直拖延;
之前我一直想要打造个人IP,想要去写文章,想要每天拍一些短视频,但是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一定要好好的准备一下,才能去行动。所以导致自己一直没有开始,一直处于准备的过程中……
另外有一种状态,是做好准备了,也开始行动了,但会赋予很强的意义和仪式感,一门心思向着“完成任务”冲刺吗,但是容易坚持不下来;
其实这种状态肯定要比没有开始的要好的多,因为你没有开始你就真的连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
但是也会产生两种结果:每天向着完成目标冲进,很容易将完成任务当成最低的标准,很难对自己有更高的提升;比如说:如果强求自己每天都要拍些短视频,如果我真的是一点点时间都没有,那就会敷衍了事,降低自己的标准,真真实实得不到的提升,简单来说:做了无用的功。
另外一种结果:在这种漫长的期待和压力之下,自己特别容易放弃;如果真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真的没有做完,就真的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然后就放弃了;
久而久之,一旦这种情形出现了太多次,就很容易自己给自己打上标签:“或许这一行不太适合我”“我真的是半途而废,一点不能坚持”
其实这就是“任务心态”在作祟
有的人处于躺平的状态,短暂的躺平很舒服,但是自己却不满足;
想要成为一个奋斗的前进者,但是自己又不舒服;
而徘徊在中间的是既不舒服,也不满足,久而久之,还会慢慢的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就是很多人处于的状态:间歇性的踌躇满志,持续性的混吃等死。很多人对生活的挣扎和失望,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源于这一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如何让自己真正做成一件事情呢?
1、意愿
“If you really want"
如果你真正的想要;
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无论是学习一门技能,还是做出一个成果,你首先必须要非常强烈的意愿,想要改变现状才行;
因此,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感到“坚持不下去”,其实未必是你没有耐心,很可能是因为你缺乏足够的意愿而已;
很多人想要减肥,嘴上说着要减肥,要去运动,或许坚持了几天,但是过了几天之后又和以前该吃吃该喝喝,是一点的改变都没有;
如果,你和这些人深入沟通,其实他真正减肥的意愿很少的,也就是说他自己可能真的不是特别的想减肥;
如果你的意愿真的不强,那你做什么事情都很难坚持下来,一旦遇到困难,你就会放弃。
因为你没有强烈想要的那种欲望。
“ if you really want"
你会不顾一切,你会想方设法去进行实现的;
要去挖掘意愿
尽可能拓展你的生活圈子,去接触更多的人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逐渐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走出去,去社交
2、习惯
习惯的力量,习惯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一样东西,对于拥有好习惯的人来说,可能你现在只是短暂的落后,后面你也会拥有自己广阔的一片天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反之,如果说拥有坏的习惯,即使你的天资比别人好一点,但是也会慢慢落后的。
要将你想做成的事情,把它简化成最简单的步骤,然后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改变,永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由量变产生了质变;
动用习惯的力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比如说:对于我来说写文章;
有的人觉得我每天写文章会不会很累其实一点都不累;
首先我喜欢写作,我喜欢通过我的写作去表达我的情感,对别人产生帮助;另外,我已经养成习惯,如果哪天我不写作了,我心里还有点不舒服;
替代旧习惯
“一……就……”
将想要养成的习惯,放在一个根深蒂固的旧习惯的后面。
3、反馈
要获取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依靠反馈支撑你不断的前行;
找到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一个不断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对于思维的整理,对答案的更新,因为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愉悦,本身也就是满足你好奇心的一种方式;
一旦你把一件事情变成每天的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那么你就不会感到它有多困难、多复杂。
“学习和成长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要改变的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你整个生活和思考方式。”
一旦你把一件事情变成每天的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那么你就不会感到它有多困难、多复杂。
“日子流淌的每一天,都是我们一生的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