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旧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4]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首词,是在谪居黄州时所作。在春天的三月七日去沙湖的途中,遇到了大雨。一行人都被淋雨,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而作者却并不觉怎样,一会儿天又放晴了。作下这一首词做纪念。
莫要听那风雨潇潇穿林打叶的声音,何不吟诵着诗句悠悠然信步?别看我穿着草鞋,拄着拐杖,行进在这风雨横行的沙土路上,但却要比骑马舒服多了。难道这点小小的风雨也怕吗?只要披上一件蓑衣,就可安然度过人的风风雨雨的一生。
一阵料峭的寒风吹到我湿淋淋的身上,让我从酒醉中醒来,这才感到略有寒意。正在这冷冻难捱的时候,雨过天晴,迎来了山头上的一抹暖暖斜阳,一下子驱走了身上的寒意。
回过头来看看方才遇雨的地方,如果再回去,管它是刮风下雨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便都成了虚无。
解析:这首词写苏轼谪居黄州的时候,处境险恶生活穷困,但他坦然乐观,从这首词里边可以看出他的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
上片叙事,风雨骤起,穿林打叶。但是作者的内心十分的平静,仍然且呤且啸。徐徐而行,竹杖芒鞋、轻快胜马,安祥自若。“一蓑烟雨任平生”,渗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用“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表现了他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个性。“任平生”三个字把此次遇雨的遭遇上升到了人生旅途的种种坎坷遭遇,表明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的旷达心理,深化了主题。
下片写雨后的景物和心理上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把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升华为他对政治风云和人生遭遇的感受:任天而动,随遇而安,他将含着微笑来对待向他袭来的任何灾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