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的《定风波》

苏轼的《定风波》

作者: 布衣也回眸 | 来源:发表于2023-10-31 22:49 被阅读0次

公旧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4]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首词,是在谪居黄州时所作。在春天的三月七日去沙湖的途中,遇到了大雨。一行人都被淋雨,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而作者却并不觉怎样,一会儿天又放晴了。作下这一首词做纪念。

莫要听那风雨潇潇穿林打叶的声音,何不吟诵着诗句悠悠然信步?别看我穿着草鞋,拄着拐杖,行进在这风雨横行的沙土路上,但却要比骑马舒服多了。难道这点小小的风雨也怕吗?只要披上一件蓑衣,就可安然度过人的风风雨雨的一生。

一阵料峭的寒风吹到我湿淋淋的身上,让我从酒醉中醒来,这才感到略有寒意。正在这冷冻难捱的时候,雨过天晴,迎来了山头上的一抹暖暖斜阳,一下子驱走了身上的寒意。

回过头来看看方才遇雨的地方,如果再回去,管它是刮风下雨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便都成了虚无。

解析:这首词写苏轼谪居黄州的时候,处境险恶生活穷困,但他坦然乐观,从这首词里边可以看出他的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

上片叙事,风雨骤起,穿林打叶。但是作者的内心十分的平静,仍然且呤且啸。徐徐而行,竹杖芒鞋、轻快胜马,安祥自若。“一蓑烟雨任平生”,渗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用“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表现了他广阔的胸襟和倔强的个性。“任平生”三个字把此次遇雨的遭遇上升到了人生旅途的种种坎坷遭遇,表明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履险如夷,泰然自若的旷达心理,深化了主题。

下片写雨后的景物和心理上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把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升华为他对政治风云和人生遭遇的感受:任天而动,随遇而安,他将含着微笑来对待向他袭来的任何灾难。

相关文章

  • 定风波红梅宋苏轼

    定风波红梅宋苏轼

  • 读《定风波》有感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 ...

  • 读《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有感(十一)

    今天继续谈及苏轼,说说他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苏轼...

  • 归去,无雨也无晴

    春日骤冷,身处高楼,大风呼啸,读苏轼《定风波》,心情大畅,击节而歌。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

  • 词分享‖苏轼的词(三)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宋] 苏轼 常羡人...

  • 定风波_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

  •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 《定风波》苏轼

    《定风波 》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

  •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 定风波·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的《定风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jw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