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家书》第2节

《曾国藩家书》第2节

作者: 行动是对抗焦虑的唯一方式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11:16 被阅读0次

《曾国藩家书》第2节 修德

第一篇文章,我们分四个阶段大致介绍了曾国藩的一生,提炼出他的三个优秀品质:勤、恒、忍。

修德其实就是修练“忍”功的一种,平时在生活中、在职场上,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谨言慎行。

曾国藩有个外号叫“曾三戒”,他提出的第一个“戒”就是“戒多言”,这其实就是“谨言”。谨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我们平时少说话,因为言多必失;二是平时遇到事情,要告诫自己少纠缠,少争论,这样就不会让矛盾升级。

今年十月,重庆公万州某公交车上,错过站的乘客和司机争吵,最后升级为动手互殴,女乘客不顾司机正在开车,上去就是一个巴掌,司机不能忍受,上去还了一拳,互殴还没来得及升级,公交车已经失控,冲到长江里,全车人无一能够幸免。

倘若司机和乘客有一个人能“忍一忍”,就不会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导致这样一场让人心痛的事故。可见,曾国藩提出的“戒多言”的观点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没有人在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就连曾国藩这样的大儒的也是一个日臻完善的修炼过程。

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也和人争吵过。有一次,他的父亲过生日,邀请几个好友来一起庆祝,在吃饭的时候他不知道说了什么,就把一个姓郑的好朋友惹的生气了,可是曾国藩自己还不以为然,还在喋喋不休地说说说···。后来,朋友实在忍不下去,拂袖而去,弄得场面很尴尬。

友谊的小船就因为这样说翻就翻!

曾国藩反思自己:我因为和别人一言不合就愤恨无礼,然后就吵起架来,又因为自己当时非常气愤,说话到了有点不近人情的地步。

很多时候,很多无谓的争吵都是因此而起,事后想想,自己怎么当时能说那样的话呢?恶语太伤人了,自己也很后悔。心里想着“我改我改”,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怎么办?

我们看看曾老师的指导意见:“近来悟出天地间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烂垮,太刚就会折断。刚不是暴戾······。柔不是卑下软弱·······。”

意思很明显,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不要去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忍一时不去争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你有肚量、有德行的表现。

事实上,很多时候忍一下,是化解很多矛盾的好办法。

后来,曾国藩修炼到家了,可是他的弟弟曾国荃,不听他“戒多言”的劝告,惹出一场大祸。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他从刚出道的时候就跟着大哥打仗,能征善战,人送外号“曾铁桶”,因为只要在战场上被他包围了,敌人没有能逃出去的。

后来,曾国荃做了湖北巡抚,当时的湖北总督是官文。

总督是朝廷派来的,官阶比巡抚高,可是巡抚握的是一个省的实权。所以,曾国荃压根不把官文放在眼里,平时大小事情和他争论。

太扎心了,官文哥哥准备给曾国荃出个难题。

当时,湖北北部正好出现了一部分捻军起义军,捻军是叛军,政府必然会派兵镇压。

这时官文给朝廷写了一封奏折,保举曾国荃为“帮办军务”,带领部队出兵剿灭捻军。朝廷批复同意。

收到朝廷的新任命,曾国荃很高兴,他乐乐呵呵地想,官文这哥们挺够意思,我平时不把他放在眼里吧,他还帮我向朝廷要官。

曾国荃这是孙悟空当弼马温啊,不明就里!

“帮办军务”一职其实是对曾国荃的贬低,因为就任这一职务的人大多是投降的叛军将领,朝廷对他们不放心,所以先给这样一个职务干着。

另一方面,曾国荃本就是湖北巡抚,湖北境内出现叛军他理应出兵剿灭,那需要官文为他请什么官职?

要说读书少被欺负吧!还真是没错。

曾国荃不明真相啊,他还准备给朝廷写封感谢信,谢谢皇帝大人对他的信任。可是,他却不知道怎么措辞,感谢到哪个程度合适?于是,写信向哥哥曾国藩请教。

曾国藩收到信都被气笑了,真是个糊涂的老九!

收到哥哥的回信,国荃宝宝太不开心了,“官文,你小子是想活还是想死?”他心里想。

曾国藩明白这位九弟的心性,他还特意嘱咐:这事虽是官文有意戏弄你,可是你千万不要因此小事而出手报复,你不用给朝廷写感谢信,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就好了。

国荃宝宝哪能咽下这口气,太委屈了!“戒多言”的教诲已经被他的怒气吹到九霄云外了。

他请侄儿曾纪泽(曾国藩的长子)为他写了一封告状的折子,列出官文十大罪状,什么贪污腐败之类,最要命的是,折子中写到官文勾结“肃党”,内通军机处重臣。

“肃党”是什么?以肃顺为首反对慈禧太后当政的政治派别,慈禧太后上台后彻底清除“肃党”。

军机处收到曾国荃的这样的奏折,当时就炸了锅,简直是无厘头嘛!军机处作为朝廷最重要的机构,里面都是权倾朝野的重臣,他们一致向慈禧太后指出,曾国荃是在诬告官文。

军机重臣肯定要帮官文的,因为如果官文勾结“肃党”,他们也逃不了。

按照大清的律例,诬告别人是要“反坐”的,意思就是说被告如果没有犯事,原告就要接受同样的处罚。和“肃党”挂钩这样的政治大案,弄不好是要满门抄斩的!

曾国荃的小意气捅了大篓子!

话说这边慈禧太后看到这份奏章也很懵逼,这是要借官文来政治发难吗?怎把军机处都牵扯进去了?

多亏曾国藩聪明,他立马上了一份说官文好的奏折,左宗棠又上了一封说官文坏的奏折。慈禧太后看到这些,就明白了,原来是湖北的总督和巡抚不和,内部在打嘴官司而已,所以她把官文调回做京官了。

这场风波算是平息了,曾国藩当时集中精力平息事态,之后,他才教育弟弟和儿子:“欲于口舌胜人,转为人所不服也”、“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

可能各位听众会想为什么曾国藩用丹朱的例子来告诫子弟。

丹朱是谁?丹朱是尧的儿子,他觉得自己的老爹是皇帝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真是内心傲娇的小王子!丹朱最大的毛病就是话多,还喜欢告别人黑状,就这人品,他老爹尧是一百个不放心,最后丹朱失去了竞选皇帝资格,他老爹直接把皇位让给了舜。

其实,曾国荃也是犯了这毛病,他觉得自己的哥哥是湘军首领,自己又战功赫赫,就不把官文这个有背景的大哥放在眼里,最后差点闯出大祸。

我们和别人争辩是想赢了别人,可事实是这只能让别人更加不信服你。自古以来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德行是他们走不远的原因。丹朱作为尧的长子之所以不能继承大统,就是因为多嘴。

《曾国藩家书》指出我们应该修炼自己的品德,“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专与己争品行之长短。”

其实,“戒多言”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德,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扩大自己的心胸,才能真正避免与人争论。

话说曾国藩的幕府收罗天下英才,这天,来了一个自称理学宗师的人物,他给曾国藩递了一篇文章叫《不动心说》。

然后,这位宗师就和曾国藩在客厅聊了起来。

当时曾国藩有个秘书叫李鸿裔(他和李鸿章没任何关系),这人很有才学,曾国藩很喜欢他,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

李鸿裔在他们聊天的间隙,就在案桌上看到了这篇《不动心说》,其内容大致是描述自己的修炼很高深,高深到什么地步?

说自己对钱不动心,对权不动心,对美女嘛,当然也不动心。

“嗯,这假道学,你不动心来找曾大人干嘛?”李鸿裔心想着就在那篇文章下面批了一首打油诗: 

“美丽姑娘前,大红顶戴旁。

你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

这意思就是说,你求见中堂曾大人,嘴上说着什么都不动心,可是心想却什么都想要。

这是对那“理学宗师”赤裸裸的挑衅啊!

曾国藩后来看到这首小诗便知道是李鸿裔写的,他私下里教育这个年轻人说:“我知道他是假道学,可他们这些人这辈子就是靠这个活的,你这样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拆穿他,可能会为自己引来杀生之祸的。”

李鸿裔听了这话,是一身冷汗啊,这以后,李鸿裔就像变了一个人,他再不当面评论别人的是非对错。

这样的德行修炼也成就了日后李鸿裔!

想想万州公交车那起车祸,女乘客和司机争论起来是因为两人都想逞一时的口舌之快,但争论的结果却是没有赢家,他们都是输家,输掉了最宝贵的生命!

扼腕叹息之后,我更该懂得谨言慎行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在职场上,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不要人云亦云,因为言多必失;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应该看开一点,顺其自然,不要那么纠结,毕竟,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安安稳稳活着就是当下最幸福的事情。

关闭

书籍简介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116

发表学习笔记

开心就好

06-11 23:50

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谨言慎行,言多必失,在什么地方都很受用。不要逞一时之快,惹来大麻烦。不要和它人争高低。我们只要裆下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35

分享

地山谦

06-11 22:53

听完这节课,感悟颇多;以后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凡事不与人争吵,特别是在家里,不与家人争高底,改变自己的修行。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20

分享

菊花

06-11 17:10

《曾国藩的家书》其实是一本德行修炼册啊!“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专与己争品行之长短。”做到这句告诫语,人也就成功了一大截。再经过自身的多方修炼,做到“勤、恒、忍。”三个字,那么不成功也一定不是凡人了。听书真好,长见识不少。

23

分享

温迪

04-30 15:37

自古《曾国藩家书》当中指出:修炼自己的品德,不与人争利益之短长,专与己争品行之长短。其实呢?戒多言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于修德,就是修行自己的德行,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扩大自己的心胸,才能真正避免与人争论。古训要时常对照自己。

180

分享

艳阳天

04-30 13:06

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人说话的水平暴露了一个人的层次,言多必失在什么场合都受用。告诫自己少说话,少争执,不要逞一时之快

93

分享

徐晓路

04-30 12:53

处事忌多言非常重要!祸从口出,逞一时口快,给自己带来无穷后患,得不偿失。要学会包容,多看别人的优点,不看别人的缺点,就不容易犯此类错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特别不要当面拆穿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让别人没面子,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谨记

70

分享

千乐~财务咨询

04-30 06:27

在生活中、在职场上,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不要人云亦云,因为言多必失;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应该看开一点,顺其自然,不要那么纠结,毕竟,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安安稳稳活着就是当下最幸福的事情。

50

分享

莲子汤

04-23 17:23

谨言慎行,在生活中、在职场上,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不要人云亦云,因为言多必失;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应该看开一点,顺其自然,不要那么纠结。

29

分享

白高锋

04-23 04:49

勤,忍,恒,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风华正茂,勤奋努力多积累经验,学习知识,青年人逐渐处于社会中做人做事,很容易被外界影响,需要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有所追求 ;中年时候人生需要持之以恒的做认为对的事,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

44

分享

张晓军 15392671397

04-16 22:36

正如今天所说,一个人说话的水平暴露的是一个人的层次。戒多言让我获益匪浅

相关文章

  •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

  • 大雪❄️前逃命的小胖墩No.5

    1. 今日读《曾国藩家书》第37卷,吾人用 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 读书当读曾国藩家书,学习当以曾国...

  • 人生只道是平常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人生只道是平常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01 既然是读《曾国藩家书》有感,那就先来讲讲手中这本《曾国藩家书》,这...

  • 岁月可瑕疵美貌容颜,也可积淀人格光辉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了《曾国藩家书》之后,我在书中似乎完全感觉不出曾国藩是一位封...

  • 人生只道是平常

    人生只道是平常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01 既然是读《曾国藩家书》有感,那就先来讲讲手中这本《曾国藩家...

  • 家书即家训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

  • 《曾国藩家书》第1节

    《曾国藩家书》第1节 大儒曾国藩的修炼手册 大儒曾国藩的修炼手册 曾经有一个小孩,少年时代,他努力读书,但却不够聪...

  • 《曾国藩家书》第4节

    关闭 《曾国藩家书》第4节 第四篇 自律 上集我们讲了曾国藩的处事智慧,本集我们讲曾国藩是如何律己律人,一步步走向...

  • 家风、家训、家的方向

    今天学习到关于家风的课程,王博士在课堂上讲了《钱氏家训》,以往有学习《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第...

  • 简叔,如何极简

    曾国藩-家书 修身,齐家,治天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家书》第2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jz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