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第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最近看了篇小说,看完无所得,只获得了片刻充实的快乐 ,于是接着投入下一篇小说中去,结果发现越来越迷惑。
子曰:“学而不思而罔。”
特别符合我现在的状态,因为一直在忙碌,不管是忙于工作,还是阅读,都没有给自已留思考的空间,于是很多事情越来越迷惑,看的越多,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直在困惑,一直在困惑的路上。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事情,经过巧言令色就变得是非颠倒。
怪不得圣人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当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在现实中,很多人能言善辩,也很会活跃气氛,会来事,会说话,很得众人喜欢。可为什么说这样的人“鲜矣仁”?
后来仔细想想,往往忠厚老实的,越不善言辞,木讷寡言。做了好事,利于众人的事也不说,甚至受到委屈也不会分辨,造成众人不喜,其实也是一样的。
现代人的喜恶向来按对自已有利无利来判断,因此很多事情,明明那人做得正确,却因为不能给众人带来好处,所以被众人不喜。而某个人明明很是不好,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是因为会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所以造成众人的喜爱和推崇。
由此,恍然大悟,圣人判断仁或不仁的标准,是某人做事说话的目的。越是能言善辩的,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由于自已的善辩,往往借此颠倒是非黑白,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这样的人才很少有仁慈的。人常说:“哗众取宠。”巧言令色都有目的,做人做事,都有一个原因,不是为了取宠,就是为了谋私,所以我们看人,永远不要听人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只有行为不会骗人,说的再天花乱坠又怎么样呢?实际行为在那里摆着。
我从前直属部门的领导,因为老实忠厚,导致整个单位都欺负我们部门,由此我们部门每月分到的绩效最少,有好事也轮不到我们部门。因此部门内很多人背地里说他不好,我说:“他为人还行啊,老实忠厚、平易近人。”但是那人说:“老实忠厚有什么用,让我们部门里的人跟着受欺负。”啊,你们是根据这个来评价一个人的吗?可我不一样,这个人的好与坏,只与他本人的所言所行有关,而与我自已的利益无关。他是个好人就是好人,并不能因为他没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和利益就否定他,也不能因为坏人能给我们带来利益和好处就肯定。
评价难道不应该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