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的原文,¥自己的感想
一、育儿的本质
*亲子关系的构建,就是共同成长。
¥育儿的过程,也是家长们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自己必须具备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最难的点,从来不是教育孩子本身,而是父母自己要做出改变。
¥父母要以身作则,带头做好榜样。
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大人眼里的“爱抢别的小朋友的东西”,其实是孩子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觉得所有东西都是他的,在孩子眼里,他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大人觉得孩子抢了别人的东西,教育后还不听,是不听管教,而孩子也觉得委屈:我拿回自己的东西有什么错?
视角不一样,行为也不一样。所以遇事要冷静,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先预设别人是坏人,做的是坏事。
二、安全感
*陪孩子玩适龄、有趣的游戏,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宝宝坐在垫子上玩时,我就坐在他身边看着他,防止他站不稳摔倒。有时候玩着玩着,他会回头看看我,确认我还在,就安心地回头继续玩。有时候会往我身上靠一下,或者张开双手跟我抱一下,有时候咬一下我下巴或者我的脸,再转头接着玩。
*如果妈妈要离开孩子一段时间(比如去上班),最好和孩子说明原因,并且在约定的时间及时回来。这样有利于妈妈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感,妈妈离开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有这个认知:妈妈只是离开我一段时间,等到某个时间妈妈就会回来了。千万不要偷偷摸摸地走,偷偷摸摸地回来,否则孩子反而更没有安全感。
¥别以为孩子小,其实孩子什么都懂。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无比珍贵,这种信任是孩子为人处世的底气,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愿意跟父母讲。很多孩子遇到事情后,怕父母责骂,不敢跟父母说,等到最后不得不说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来不及补救了。很多社会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
三、培养孩子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来自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心的满足。你如果制止了他的探索,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
¥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不仅不要阻止孩子探索,还要创造条件让他多体验,多探索。衣服脏了可以换,身上脏了可以洗,但是探索期不可逆,错过了没法补救。
*1岁半前的孩子都处在口欲期,喜欢用嘴巴去探索世界。如果孩子的口腔在这个阶段没有经历充分的体验,就有可能在日后的成长中出现对食物过于渴求的状态。
¥成年人贪吃有可能不是你的错,而是婴儿时的口欲期没有被满足。
*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一个曾经感受过刀刃锋利的孩子,如果有一天被绳子绊住,他就能想到用刀刃来割断绳子。
¥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创造体验机会。让他多摸,多看,多听,多咬,多爬。
*经常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因为孩子如果一个人在陌生空间,发现大人总是能找到自己,他心里就会有踏实感
*家长自己要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做受人尊敬的人。父母在社会中不受人尊重,最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四、区分情绪和行为
*当孩子表现出黏人等分离焦虑行为时,不要责怪孩子,父母也不要自责。而应该拥抱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抱孩子之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妈妈知道你喜欢妈妈,想跟妈妈一起玩,我们来抱一下吧。”
¥我觉得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的表达能力会提高,而且长大以后应该也善于表达内心的感受。而能正确表达自己也是高情商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人就是太内敛了,羞于表达,也不擅长表达,嘴硬心软,在亲密关系中不顺,比如吵架时明明很想让对方留下来哄哄自己,说出口的却是“你走,我再也不想看见你。”对方真的走了,又埋怨对方不懂自己。别人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不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还要怪别人猜不出来吗?
*孩子哭闹也好,逆反也罢,当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一起发生的时候,家长首先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讨论孩子行为上的问题。例如:“宝宝,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啊?因为乐乐把你的飞机抢走了,你想让他还回来,对吗?生气可以,但是我们不能打人,我们可以拿这个小汽车去换。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打人。”
¥这种共情的回应句式,不仅适用于育儿,大人也适用啊。育儿工作做得好,父母的情商也会提升很多吧。
五、创造肯定的环境,正确表扬和鼓励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肯定的环境”,要让孩子沐浴在肯定与鼓励中,而不是指责和批评之中。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孩子也不会因为听到这种评价而“奋发图强”,对吗?
¥对于配偶也是这样。忌讳在另一半面前说:“你看隔壁老王如何如何”?男人要面子,这样说,会严重伤害男人的自尊心,激起男人逆反心。要么破罐子破摔,你不是觉得别人好吗,那你去找别人啊;要么憋着一口气,奋发图强,出人头地,然后换掉你。
*2岁多的孩子刚好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说话时偶尔混淆“你”“我”也是很正常的,家长无需刻意纠正,只是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就好,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孩子继续进行语言练习。
¥小宝对着爷爷无意识地叫“ba”“ba”时,我一开始会纠正他:“不是爸爸,是爷爷”。后来就不管了,随他叫吧,学说话的初始阶段鼓励他发声才是最重要的。
¥不想让孩子做什么事,就平静对待,不要反应过大,否则孩子会觉得很好玩。
比如宝宝吃奶时会咬,如果妈妈大叫或者轻轻打他,宝宝会觉得很有意思,认为妈妈是在和他玩,所以经常出现妈妈痛得龇牙咧嘴,宝宝却还对着你笑的情况。
小宝咬的时候会盯着我看,观察我的反应。如果我痛得大叫,“哎呦哎呦”,他反而会咯咯咯笑,接着再咬,如果我没有反应,他咬一下也就算了。
*表扬和鼓励需要有具体性,描述孩子的具体行为,例如当孩子帮忙拎东西时可以说:“你主动帮妈妈拎东西,妈妈没那么累了,谢谢你!”
让孩子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被认可、受鼓励的,从而愿意多做些事。
¥这些夸人原则,对成人也同样适用。就细节进行夸奖,别人会觉得你夸得很真诚,很走心。比如,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你这件衣服好漂亮”效果就不如“这件衣服很衬你肤色,你穿着很好看”。
用对待孩子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父母配偶朋友,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人际关系肯定都不会差。
反过来说,一个情商高的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在孩子做家务的同时,家长要经常告诉他“你做的事情对全家人都有很大的帮助,你是我们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哦!”
¥及时,积极反馈,肯定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价值感,让他保持做家务的动力,在做家务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学会解决问题。
*应更多地在细节上鼓励孩子,夸孩子做事的努力过程。例如孩子在玩投篮游戏时没有投中,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与耐心呢?我们可以夸孩子:“你刚才投的时候非常用力,我发现你的双脚都在蹬地,而且胳膊伸得很长,你特别努力地做动作。”要强调这些细节,而不只是停留在结果的层面上,说“没有投中不要紧,再来一次”之类的话。
*父母强调孩子做事的过程而非结果,也教给了孩子正确的努力方向。对于细节和过程的肯定,会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更加投入,而不是根据不好的结果来轻易地否定自己。
*好的教育是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地完善,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仅仅是帮孩子弥补自己的不足。
¥有助于培养孩子多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扬长补短。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六、着眼于未来,而不是短期效果
*比起听话乖巧之外,对一个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于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好奇心,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让孩子做家务时指令要简短、具体,一次就给一个指令,例如“把筷子放在桌子上”“宝宝,请帮忙捡起地上的纸”等。“请把桌子收拾好”这种过于笼统,孩子是听不懂的。
*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家长不要那么在意一次两次的结果,而应注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家长最大的收获。
¥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长期主义,不要太功利,只关注眼前的结果。
*父母一定要记得,不要以功利的目的来培养孩子,不要太刻意关注是否有即时效果产生。充分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享受亲子时光的美好,这样就会带来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记住这个理念,宗旨,就不会焦虑,在育儿问题上会更从容淡定。
七、专注力、学习能力
*家长可以留意一下自己是否经常有意无意地打断孩子。例如孩子在玩积木时,一会儿妈妈问他喝不喝水,一会儿奶奶问他吃不吃水果等。孩子的探索过程总是被一次又一次地干扰,导致孩子没办法长时间专注地做完一件事情。
¥孩子渴了饿了自然会主动要求吃东西喝水,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适度放手,不能什么都管得死死的。
*“动物园里有老虎”,“我在动物园里看到老虎,虽然我很害怕但是也觉得很开心”,为什么后者更容易被记住呢?
¥《实用性阅读指南》里提到过,人在情绪波动时,大脑会记得特别牢。因为人类大脑正中有块区域叫海马体,负责存储记忆,海马体旁边是扁桃体,负责处理情绪。人产生情绪变化时,会给予扁桃体一定的刺激,扁桃体一旦受到刺激,它的邻居海马体就会认为,这是个重要信息,从而将它做为记忆存储起来。
所以,轰轰烈烈的爱情会让人刻骨铭心。过山车般的情绪体验,大脑会记得特别牢。
反过来,为什么看书像没看一样?看完啥也记不住?因为看书时,没有调动情绪,心中毫无波澜,这个我也知道,那个我也知道。看完能记得住才怪了。
*在孩子放学后,家长可以询问:“今天心情怎么样?”“上课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吗?”“学到新知识之后,你觉得开心吗?”这样引导,很容易让孩子记住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学习到的知识,而且不会让孩子反感。
¥这也是利用情绪波动来增强记忆。
*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成为拥有大量知识但思维僵化的人,而希望他是有创造力、有想象力的。
¥知识量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得,但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个体特有的,没办法通过搜索得来。
*毕加索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一个人最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阶段,就是婴幼儿时期。
*对于很多人来说,做好一件事比做完一件事难多了,但做完一件事往往比做好一件事重要得多。
¥先完成,再完美。
*沟通的重点不在于大人说了什么,而在于孩子能不能听得懂。
¥道理都是相通的。文案不在于你写了多长,而在于顾客能记住多少。所以,要短而精,一条文案只表达一个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