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欧某人的世界观
看到作战二字,想到的是什么?作战我们理解的是个动词,所谓作战,自然是敌我双方直接发生对抗的阶段,这个是我们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的作战。
孙子兵法这第二篇讲的作战,当然不是上面这种意思,孙武在第二篇讲的作战实质上,是讲怎么做物质储备,更确切的说是兵员、粮草方面的作战准备。这个准备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作战前,要怎么准备兵员、粮草物资,以及在作战过程中,要怎么补给兵员、粮草物资。
第一篇讲的是对用兵作战的认识和筹算谋划,到了第二篇是要准备作战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括,兵力、粮草、作战物资等各个方面,这种逻辑顺序是非常清晰的,在孙子兵法的前六篇,应该注意这种先后逻辑顺序。我们老是讲逻辑、讲思维,人的逻辑、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需要训练,读书也好、人生阅历也罢,关键是要用心去体会。不要割裂开来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有逻辑顺序的。
孙子兵法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原因就是在于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字数少,但是理论非常经典,而且具有普世通用性,揭示的既是用兵作战的理论,但同时也是高层次的哲学,当然还有它语言上的优美性。
孙子兵法这第二篇作战篇,其实说的内容非常简单,那就是用兵打仗是一个拼消耗的事情,用现代话来说是件成本极其大的事情,要在有限的成本下去打赢战争,那就必须认真的准备。必须要控制成本,花最小的代价去获得战争的胜利,策略就两条,一个是要追求速战速决,时间越长耗费越大,变数也越大,二个是前期自己准备好必要的作战要素,但最为关键的是要能够做到以战养战。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脱离了速度,也就是时效性,要想获胜难度是很大的,也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性,但一个是自己消耗过大,二个是变数太多。关于这一点,其实是很不好理解的,用兵打仗是消耗巨大的事情,自然是能够理解的,比如用兵打仗你得有人、有作战物资,而且这种耗费十分巨大,但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取得胜利呢?还是要取得代价最小情况下的胜利呢?
读完作战篇,会让人感觉孙武前面几段全是在讲,用兵打仗消耗大,消耗大就要想办法减少消耗,减少消耗无非是速战和以战养战,可是速战和以战养战跟最后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呢?
以战养战可理解度还是要简单些,敌我双方对垒的情况下,特别是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我能够以战养战,那么自己的成本花费就变小了,自然而然的这仗就有了持续的物质条件,打起来也就更有了底气。
但是有了底气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能够跟对方死磕到底么,等待时间的变化,看谁出现破绽,所谓防守反击就是这个道理。前期大家都是相互试探,摸清对方底细,然后采取恰当的策略,但是所有的策略都会有时间点的限制,这个自然不完全是由人所控制的,那是外在的东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但是未必就能够完全改变时间点。
你必须像个狩猎人,等待时机,时机到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是需要速度了,但是按照孙子兵法的意思。用兵打仗的逻辑要减小消耗,那就得兵贵速。
这个逻辑就有些乱了,我们得好好来捋一捋。孙武认为用兵打仗是一件耗费巨大的事情,你得准备兵员、作战物资,用兵十万,那是日费千金的事情。这个时候你得有什么样的认识,首先你得认识到用兵打仗是消耗巨大的事情,那么该怎么做呢?那就得想办法减少消耗,毕竟咱们的物资都是有限的,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啥?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下,产出最大的效益。要想减少物资消耗,那就得兵贵神速,久了你耗不起。可是用兵打仗必然存在时间节点限制的问题,时间点没有到,你兵贵神速,那是要出事情的,那就是盲动,是要输掉战争的。那怎么办呢?好办,前期从自己方面准备作战物资,但是在作战的过程中,咱得想办法补给,这个补给从自己方面持续补给自然是很重要的,但关键的还是要从战争中的对方身上想办法补给,也就是以战养战。
以战养战,何其难呀,电视剧里面八路军最擅长这套了,教科书里日本鬼子也是搞什么以战养战。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怎么做,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孙武在书里面写的是它那个时候的事情,你得奖罚分明,设立激励机制,让自己的士兵有这样的意识,去战争中夺取物资,甚至是兵员,如此才能胜敌而益强。
哦!原来是要胜敌而益强!这就是孙武的思维高度,也是他作战篇真正的逻辑起点,他要的不仅仅是胜利,而是取得了胜利,自己还得能够变强大了,如果打赢了反而自己还被削弱了,那有什么用?
好,那么我们从这个胜敌而益强的思维逻辑出发,来推导一遍孙子兵法这个作战篇。首先,我们对于用兵打仗这件事情的要求是,胜敌而益强,而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孙武的这个逻辑起点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孙武所在的春秋五霸时代,周天子已经暗弱,诸侯几乎天天在打仗,那么一场战争的胜负虽然影响很大,但是一系列战争的影响才是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命运走向的关键。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不仅要对一次战争认真谨慎,还得考虑到之后可能的战争,就是战争不是一次就结束,打完了就天下太平的,你必须考虑未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那就自然而然的要想到一点,打完一次战争,自己必须是变强大了,否则毫无意义。因为战争,随时还会再发生,一旦你变弱了,那么别的诸侯国可能就要打来了,这样的情况下,更危险。
逻辑起点是要胜敌而益强,可是战争有它的客观必然性,那就是用兵打仗是消耗巨大的事情,所谓消耗必然而然是在消耗自己的实力,也就是一件让自己变弱的事情,为了要胜敌而益强,那就必须想办法减少消耗,尽快的取得胜利,于是逻辑就通畅了。战争是消耗巨大的事情,是一种消耗实力的事情,战争不是一次就天下太平了的,打一场还会有下一场,这个时候用兵打仗的目的不仅仅是胜利,而是胜敌而益强。
要胜敌而益强,那就要想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打赢眼前的战争,这个是最直接影响胜敌而益强的事情,二个就是要减小消耗。要打赢眼前的战争,孙武开出的方子在13章里,要减小消耗,孙武开出的方子是兵贵速,怎么个速法,这个在计篇里其实只提到了认识层面的东西,就是你得认识到,要想减小消耗,你就得兵贵速,至于怎么个速法,那些战术战法,也是藏在了13篇里面。同时要减小消耗,还得以战养战。
于是,这作战篇的逻辑,总算是搞明白了。先要提高战略层次,胜敌而益强,其次要认识到战争的巨大消耗性,巨大消耗也是削弱实力的一部分,减小消耗才能够胜敌而益强,要减小消耗,一个要兵贵速也就是速战,一个是要以战养战。
这就完了么?孙武在这章后面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话,这六个字,又让人犯迷糊了。前面不是说要速战和以战养战么?追求胜敌而益强么?怎么现在说的是兵贵胜呢?这个其实是没有逻辑冲突的,这里所谓的兵贵胜,指的就是胜敌而益强的胜,而不是单纯的胜利。孙武在前面已经把他认为的胜定义了,所以到了最后,直接说的是兵贵胜了。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要理解孙武这样的人,是非常耗费脑力的,特别是你要试图去理解它的逻辑,不花点心思,还真是不好把握的。他写文章,其实是很有逻辑性的,但是他不是一步步来推导的,而是该正则正,该奇就奇。所以啊,读孙武的书得细心。
从思维体系的角度而言,先有意识高度,才会有高层次的指导思想,然后才会有高明的战略战术。理解孙子兵法,就要先理解孙武的意识高度,然后再去理解他的具体战略战术。
这是单单的理解作战篇,我们还得再来推导一遍,为什么在计篇之后就是作战篇,为什么不是谋攻篇呢?这个其实是很好理解的,筹算谋划完,大的战略战术基本定了后,该干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准备作战的兵员物资了,这作战篇不是讲两军之间对垒的事情,而是在讲后来那句非常有名的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计篇之后是作战篇了。
我对于孙子兵法这十三篇,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前面的六章,甚至可以算到第七章,它是一步步的来讲解用兵打仗这件事情的,这个是一种逻辑顺序,我们得这样去一步步的去推导,这前面的六章、七章,是用兵打仗最核心的思维体系,必须搞明白它的逻辑顺序。当然在实战中,你得这样子去思考,具体的战术你就得灵活运用了,战场的形势千变万化,但是大到战略,小到战术思维,都逃不脱孙子兵法这本书的。
什么事情都有个套路,你得先掌握套路,形成基本的思维体系,然后就是遇着事情随机应变了,也就是岳飞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们要学的是孙子兵法的用兵思维,不能把它当成战略战术的教科书?前面也有过分析,思维才是活的,教科书是死的,我们要学习的是用兵的思维,而不是把它变成条条框框。这个道理是非常明白的,我们读所有的书、接受任何的训练,都是在培养我们的思维体系,再遇具体事情时,这套思维体系会自动启用,你务必在读书、训练阶段把那些思维体系消化吸收了,这样它们才能自动启用,不然你接受教育、训练毫无意义,等遇到事情了,你就还是用原来的思维体系,或者你记得个大概,脑海里不断地搜索具体的金科玉律,这样的状况是对付不了事情的。
讲完了计篇的逻辑,也该讲讲计篇里面提到的一些具体的属于那个时代的事情。就是在孙武那个时代,作战的物资包括人、车、内外费用等等,这些物资来源于哪里?自然而然是来源于老百姓那里,这是最终的来源,所谓国库那还不是老百姓缴纳的东西。而一个国家是由什么构成的,土地自然是一方面,土地上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一个国家之所以为一个国家,更重要的是因为人。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还得来想一个问题,所谓消耗是可以削弱实力的,倒底是从哪些方面削弱实力的?毫无疑问,是从人上来削弱的,打仗消耗大,其实是老百姓消耗大,国库消耗大,那最后也还是老百姓消耗大。士兵大部分是老百姓,大部分王公贵族只会吃喝玩乐,国家危难之际,必然而然得用下层人民的血肉之躯来换太平的,这个逻辑在21世纪之前都通用,现在这个世纪,我不发表看法。
所以,你打仗消耗越大,那么就等同于损坏老百姓的生存条件,人都去打仗了,死了残了,兵员补给也就跟不上了,地也没人种了,地没人种了打仗的兵员、物资条件也就跟不上了,所以打仗消耗实力,不仅仅是消耗军队的实力,而是消耗国家的实力、老百姓的生存空间。
所以啊,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懂得用兵打仗的将军,那真是国家安危之主,老百姓命运的掌控者。这个认识,在计篇里面孙武就提到过的,也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句话。所以政治高度,是孙子兵法的逻辑起点,怎么样让国家强大,老百姓有生存空间,这是孙武考虑的东西,它从这个点出发,然后制定战略和战术。
一定要搞明白,孙子兵法这种对战争高层次的认识点,没有理解到这个点,看孙子兵法是掌握不了它的精髓的,这是孙子兵法的道。我们要学的就是它的道、思维体系、认识体系、哲学体系,而不仅仅是那些战略战术体系。
要不然,我们就会推导不了这作战篇的逻辑的,为什么兵贵速呢?用兵打仗就如同狩猎,狩猎这件事情得需要时间点的,时候未到,你出动无异于打草惊蛇,只会暴露自己,并且让猎物逃走。不理解孙子兵法的思维体系、认识体系、哲学体系,你就理解不了这个兵贵速的逻辑,这里的兵贵速是一种战略层次的速,而不是狩猎时那种瞬间发动的战术层次的速,战术层次的速,孙子兵法在后面的章节会提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