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去KTV的时候,你会点周杰伦的歌吗? 是哪一首?”
我经常点“夜的第七章”,我的朋友每次必点“爸我回来了”。
我的声音唱周杰伦的大部分歌都会跑key,而我那位朋友他的家庭也并非“爸我回来了”歌词中描写的那样。
相同的是,很多人跟我们一样青春里都有“周杰伦”的音乐。
1.18是周杰伦生日,同时今年也是他开始出道发片的第18个年头。他发布了最新单曲《等你下课》,曲风填词文青风疗愈感,回归纯稚情歌的旋律动人心弦,杨瑞代演绎的部分又恰当好处的慵懒随性,与Jay首张专辑中的《星晴》很像,仿佛又回到了初出道时的况味。
就像周杰伦说“这首歌是送给自己,也是送给歌迷的生日礼物”
2
是啊,被人拍到半夜去买奶茶的周杰伦也渐渐发福了,也更有资格给大家的青春来送一波回忆杀了
“你住的巷子里,我租了一间公寓,为了想与你不期而遇”
“你耳机听什么,能不能告诉我”
“躺在你学校的操场看星空,教室里的灯还亮着你没走”
《等你下课》字里行间填着一场暗恋,就像
“我想带你回我的外婆家,一起看着日落,一直到我们都睡着”;
“他们猜,随便猜,不重要,连上彼此的讯号,才有个依靠”;
“我的快乐是你,想你想的都会笑,没有你在我有多难熬”
每一次,每一次当我们听到是时都会不假思索哼唱起来,熟悉的曲调,熟悉的歌词,唯独暗恋需要思考和回忆,毕竟距离上一次暗恋已是久远之事了。
当我们不再年轻,这种事情自会渐行渐远。在渐行渐远中,我们也成熟了。
成熟的背后,是我们好奇心的缺失,是对世俗的苟同,是不可逆转的油腻。
3
我记得蔡康永提到周杰伦时讲到,挺好的是曾经那个时代有过周杰伦。一晃他也已经出道18年了,挺好的是曾经那个时代亲身经历过。
他的首张专辑2000年11月发售,专辑取自他的英文名《Jay》。
千禧之年,CD已经成为了主流,代替了一盒盒磁带,那时候没有什么智能手机、平板。家里稍微富裕点的有个台式机,身上能带个Walkman和CD随身听,家庭比较拮据的,只能听着磁带、广播。后来等到《十一月的萧邦》时,成为了磁带版本的绝唱,那时候CD也逐渐淡出视线,MP3播放器开始流行了起来。
在校的学生也会流传一本杂志《当代歌坛》。周杰伦刚出道时只能占据一个边角,慢慢地变成插页,慢慢地变成专访,漫漫地变成封面,最后长期霸占封面。
4
在某次同学聚会,聊到当时的情景,有位同学说,那时候她最喜欢陈晓东可偏偏封面又全是周杰伦,讨厌的要命。杂志又很贵9.8元一本,省吃俭用买杂志中的爱马仕,还看不到偶像,但最大的享受是下课的时候身边会被围得水泄不通。跟周围邻居同学吹牛逼的资本丰厚,说起哪个天王的新专辑,哪个女男明星的小八卦简直手到擒来,立刻化身娱乐小能手。
后来知道她暗恋同一条巷子的某个男生,对方喜欢打篮球喜欢周杰伦,为此更是把有周杰伦的内容跟背政治书一样背熟了回家,他借过她一些周杰伦的磁带,带她参加过一次篮球活动,后来老巷子拆迁了也就失去了联系...
在懵懂的年纪,喜欢上一个人,就是如此吧,想让ta知道,又怕ta知道,更担心ta知道了假装不知道,矛盾着纠结着,最后留下些稀稀落落的片段封印到了歌词里
“秘密躺在我怀抱,只有你能听得到”
5
就像有位网友在周杰伦“安静”这首歌曲的评论区写的那样
高中时,同桌姓“安”,我单名一个‘静’,他是男生,我是女生。某日,语文老师提问,点名道:“安静”同学来回答一下,我俩四目相对,都在想ta站起来还是自己站起来……后来我们就都心知肚明的暗恋着彼此~
可能有点老套,可能也还未必是真事,但校园时的恋爱不就是这样吗?也许只因为一瞬间的相对一笑,也许一瞬间发现ta侧脸好看。没有缘由的喜欢,才会显得单纯而美好。
当我们单曲重复一首歌时,歌已经不再是歌,而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依旧还在关注青春年代的偶像时,偶像就是我们忘不了的青春时代。
听一听《等你下课》,想到那个当时等你下课的人了吗?
感谢一句,ta曾出现在你的青春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