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慧plus的第 10 篇原创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提出过:“所有效率类书籍,其实观点都大同小异,不需要在这类书籍的阅读上花费太多时间。我们阅读这类书籍的目的是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而不是沉浸在阅读的过程中”。今天的这篇文章,建议你配合之前发布的两篇一起阅读:①
制定好的计划总完不成,怎么办
?②看过的书总忘,是因为你没做好这一点
最近几个月,我读了几本效率相关的经典书籍,都是各位知识大咖或者读书平台上榜单前几位的经典书目,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自控力》、《专注力》、《深度工作》、《心流》、《丰田一页纸极简思考法》,还有今天读完的《吃掉那只青蛙》。
刚开始阅读这类书籍的时候,可能速度比较慢,也很容易被书中一些观点所震撼或警醒,但是读得多了以后,就会发现,这类书籍其实核心思想和有效方法都是相通的。如果要从“什么是一个好习惯”的角度来说的话,可能会列出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方法和建议。但是我从这些书籍中所总结出来的具有共性,并且被提及最多、强调最多的方法只有三个,而且你如果真的做好了这三条,已经非常厉害了,至少超过了95%的人。
这三条原则或方法是:
1、目标和结果导向。
2、分清优先级。
3、此刻,立刻行动。
如果还有第4条建议的话,那就是:多阅读。
这3条原则和1条建议,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已经被教导或安利了无数遍。甚至,我们都开始怀疑:到处都在宣扬和贩卖这几条理论,是不是毒鸡汤?
一个认知理论,如果你说、我说、大家都在说的时候,却只有极少数的人去实践了,那么,剩下的没实践的大多数人,就会觉得这是毒鸡汤,因为他听了无数遍,也知道这是正确的,但是在他看来这属于毒鸡汤,属于正确的废话,因为没有给他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有效的认知和毒鸡汤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我认为是有没有加以实践。
现在社会上有两股风气,一股是贩卖成功学、到处兜售付费课程,打出各种“3分钟速成”、“1天速成”、“一周速成”的旗号来招揽学员的“速成派”。付费课程和付费知识是一种趋势和高效的交流方式,对这种方式和媒介本身我并不反对,甚至还会大力提倡,因为互联网对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确实能节约我们的时间。但是我警惕和反对各种“速成”教学,几乎没有任何认知能力或知识系统是可以在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速成的,这部分课程瞄准的就是一些急功近利却不想付出太多努力的人。
另一股风气正好与此相反。可能正是因为现在的各种速成教学和速成需求太多,所以逐渐又有了一群人属于“抵制成功学和抵制鸡汤”派。这类人的特点是,鄙视和排斥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跟成功、效率提升、认知提升等相关的知识和人群,认为这是毒鸡汤。这种反思其实某种程度上是理性的,更注重自我认同和内省,而不是道听途说一些理论。
但这种反思也存在过犹不及的情况,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能力和知识体系本身就是有差别的,强者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播给这方面相对弱的人,也属于教育的一种。而如果不加辨别,把此类现象全部归为毒鸡汤,就有些过于绝对了。其实这时候,你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些认知理论,我听过了,也觉得有道理,为什么对我没有起到什么改变的作用?然后想一下,这些你认为对的理论和方法,你去实践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了吗?如果没有,它当然不会对你有什么实质改变,你依然维持现状,但这时的问题出在了你自己身上,而不是这个认知理论本身。
所以,建议实践后再来加以评判它是不是毒鸡汤。毒鸡汤和有效的认知理论之间的差别就是有没有加以实践。你与“得到”之间还差一个“做到”。
再回到这3条被强调最多的原则,来看看它们在职场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里我依然会讲比较多我个人的经历,因为我始终相信知行合一,如果没有“行”,那么“知”是很空洞的。而且实际上,在日常工作中,我更多的“知”是从“行”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先知道了“知”再去依葫芦画瓢执行。这就是所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吧。
01.
目标和结果导向
这几个字其实我们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强调这个原则的前提是:你已经意识到了制定目标的重要性,并且对自己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有比较清晰的界定,甚至有了很明确的目标清单。明确并制定合理的目标,这一点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即使你明确并制定出了目标,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偏离或者无意识地遗忘自己的目标。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目标和结果是一个点,而过程是一条线、一个阶段,我们往往会沉浸或淹没在这条过程的线中,忽视了最终的目的是结果那一个点,这就是结果导向不明确。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平时会沉醉在买各种书籍中,或者各类付费课程中,我们在购买的一瞬间,想的是这些书籍和课程能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对自己的哪些技能和能力有帮助,而这些技能和能力是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所以买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获得职业上更大成功。而有太多时候,我们买书的时候很积极,但很多书买回来却束之高阁,但我们心里却有种“好像已经看过这些书”的错觉。这就是“大脑误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当成了目标本身”,光是想想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已经够我们兴奋了,殊不知这是大脑的误判,而这个误判延迟了我们对达到目标和结果所需要做出的行动。
针对这种经常犯的错误,一个有效的建议是:做事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做完以后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我的好几份工作都与电商业务有关,为了避免冗长的流程(业务把素材交给产品,产品出需求交给设计,设计返回设计成品……),我对团队中运营人员的要求是会使用PS或sketch,不需要精通到设计师水准,一般的海报和坑位图是要能自己上手的。比如有时候搞一些小型线上活动、或换个专题、做一张类似日卡的宣传图,有一些是需要快速测试效果的,并且对视觉版面的要求不高,这时候完全可以运营自己快速搞定。后来在具体操作中,我发现有的团队成员会不自觉地陷入到一些细节之中,比如抠文字样式怎么样更好看、模板换了一套又一套、图片的饱和度亮度锐度等调整半天……这时候我认为他就陷入到了“线性的过程”之中了。
你可能会说,这是必经的过程,毕竟字是要一个一个呈现的、图是要在视觉上能过得去的。但是如果你问下当事人,他在陷入这个细节过程的时候,实际上脑子里是没有“这个活动是为了得到xxxx付费用户或xxx传播量”这根弦的。这就是结果和目标被弱化了,没有从想达到的效果出发,去逆推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占比,也没有分清哪些是对结果产生关键作用的环节、哪些是次要环节。
结果导向,这一点我也是在工作中慢慢养成的强迫性习惯。以前我也会经常犯结果导向不明确的错误。比如,我们经常会开会,并提前把会议的时间和安排添加到日历中,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添加这项任务的时候是这样的“3.20下午3-4点,101会议室,选品沟通会”。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动作当成结果本身,就像开会是个动作,却也是很多人的结果,开完会就完事了——开会始,开会终。假如开的是选品会,那么你可能在会前就准备了一份选品清单,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这次会议我需要达到什么效果?比如会议中需要至少确定出5个主打款……如果抱着这个结果导向的话,那么在会议中,无论出现多少插曲和噪音,你都会非常清晰自己要说什么、怎么说。
如果在大公司中,部门层级比较多的话,我们要做一场活动或一个项目,往往会涉及到众多部门参与支持。而沟通能力、协调资源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项目老板支持我放手做,其他部门就应该无条件配合我”、“这个项目对他们部门的业绩有好处,他们理应给出人员和资源支持”……在公司中,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做事情,你会发现无论大事小事都会处处碰壁,这种想法太过稚嫩。在我曾经主导的项目中,有不少是需要其他部门来参与并提供支持的,在资源和人员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在其他部门和团队中去要资源要支持,难度也是有的,收到的反馈经常是“这个项目很好,我也非常有兴趣,非常想参与并提供支持,只是你看我就这么点人,还有ABCDE…这么多事情在排队……”,这时候如果你玻璃心、放弃了自己的目标,就很难做好事情了。
我之前主导的一个项目,需要公司内至少五个部门的十几个团队来支持,当时挨个找部门leader、团队leader去聊(前提是项目已立项,并有清晰具体的方案和执行计划),每去找一个人之前,我都会先列出需要他的团队支持的事项是什么、在我整个项目中这个支持的重要性有哪些、在找他之前我曾试过ABC等多种替代方案都不行,这个支持非他不可……另外,我每次都会明确地提醒自己“我这次谈话的目标结果是拿到ABCD这四项支持,最坏最坏可接受的结果是至少拿到ABC这三项”。这就是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意识,在谈话过程中我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但是因为有这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在,它会逆向地促使我在谈话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活性和谈判策略,因为达不到这个目标我是不会结束谈话的。正是这样非常清晰的结果导向,使我拿到了我想要的几乎所有资源支持。
02.
分清优先级
在我2019的年终总结中,我总结了十几条对自己来说感触最深的一些做事方法和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事分清优先级。
我相信这五个字无数次出现在你的眼睛和耳朵中,都腻烦了。不过,大道至简,其实一切复杂事物的逻辑都是归于非常简单且直指本质的原理的。优先级,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重要、次要的区分,但实际上,优先级是有重要性和时间两个维度的,从这两个维度来讲,优先级实际上与四象限法则是一回事儿。
四象限法则是指把事情按照这样的维度划分: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以前没有加以太多实践的时候,我觉得四象限法则有点装X,故意将事项搞复杂了。现在随着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越来越多,越是对这些至简的道理理解很深刻。四象限的划分,实际上就包含了重要性和时间两个维度:重要VS不重要、紧急VS不紧急。
所以落到优先级和四象限具体的执行方法上,就是指我们要先分清楚事情的重要程度,然后按照重要程度安排它们发生的顺序。从执行的时间顺序上,比较合理的安排是:重要且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时间顺序安排好了,另一个问题你可能还没仔细想过: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你可能会觉得可笑,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问么?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而且要经常对自己做这样的简单提问,因为我发现其实很多人自己以为知道什么重要,其实是分不清哪些重要、哪些次要的。还是以职场中工作为例,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事:觉得每天自己非常忙碌,一天到晚加班,甚至周末也不能好好休息,一天到晚忙得像个陀螺。还有另一种同事: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很琐碎,缺乏整体性,且使得自己每天很忙,没时间思考,也没时间学习……这类同事的问题就是没有分清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次要任务。
什么是重要的任务?那些对你的关键结果产生最关键影响的任务,就是最重要的任务。
这里就又需要你回到第一步:明确并清晰化你的目标,坚持结果导向。以职场中的工作为例,你需要明白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想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是什么。目标和结果可能会列出好几条,找出最关键的那个结果,这就是你为之奋斗的最重要的目标(或称关键结果)了。然后再一条一条列出你每天、每周需要完成的任务事项,分析哪些事项的完成能极大地促进你达成关键结果、哪些事项是即使完成了对关键结果的影响性不大的。按这个标准标出1234或者ABCD,其中的1或A就是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任务。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成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所以,分清优先级就变得尤其重要。几乎任何领域的运转都符合“二八定律”,即80%的效果或收益是由20%的人或事物贡献的。以前我做事情有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喜欢对每件事情平均用力。现在我会从关键结果的角度去逆推,找出哪些是对关键结果有极大影响的任务,最先也最用力地完成它,如果时间精力有富余,再去关注那些次要任务。
关键结果是什么?如果你的行业是销售、你的目标是尽快成为top sale,那么足够多的订单量和足够大的成交额就是你的关键结果。如果你从事的是2B销售,对这个关键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领域是客户维护,所以你每天最重要的任务是维护好客户关系,它应该排在你任务优先级的第一位。然后再往下分析,维护客户关系需要用到多种技能:表达沟通能力、思维逻辑、资料整理能力、同理心……那么你要继续分析这么多技能中,你提升哪一项是能最快最大地促进你维护好客户关系的?找出来,然后最先攻克它。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我之前的工作方式其实是没有分清优先级的,并为此做出了实质改变。以前我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大部分时间被一些琐事占据,而后来我自己分析:有些琐事其实即使不去处理,也不会对关键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做一项任务之前,都会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关键吗?如果不去处理它,带来最严重的结果是什么?这个结果与我的关键目标有多大关系?
其实问完自己以后,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根本没必要着急去做。而最应该立刻去做的,往往是一些对我们的关键目标和结果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任务,而这些重要任务往往又是很大的、很艰巨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我们思想上出现拖延,总想着先把容易的小事做完,再去做艰巨的大任务。殊不知,你如果用刚才我说的方法去分析的话,那些容易的小事,很多是没必要去做的。而《吃掉那只青蛙》这本书中,最最核心的一个原则就是“每天清晨,你应该最先把那只最大最丑陋的青蛙吃掉”。最大最丑陋的青蛙,就是对你的关键结果产生最大影响的最重要任务。
因此,优先级的排序,看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却难度很大。你可以先审视下自己每天的任务,优先级安排得合理吗?
03.
此刻,立即行动
这一点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涉及到。每个人都会有拖延的情况发生,市面上有各种治疗拖延症的书籍和付费课程,目测这类内容的受众面非常广,这说明拖延普遍存在,并且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克服。
其实,所有的有关拖延症的书籍和课程,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此刻就去行动,不要拖到明天!这一点我在很多地方说过很多遍,因为我自己的感触是非常深的。我曾经也是一名拖延症患者,deadline是我唯一的生产力。当时也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都没起多大的效果。后来我不去想“我有拖延症”、“我怎么又延期了”等这类自我标签,而是直接上手开干。对,就是什么也不要想,直接去行动、去做就好了。然后,做着做着,自己就很快进入了专注的状态,自己也能感觉效率在提升,有了一些小小成就感,进而继续激励自己更加专注和投入,这样形成了一个积极的正向循环。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我非常坚信“此刻就去行动”这句话的力量,因为它确实是我行动之后才达到的一种高效状态,如果我不付诸行动,只是看一看这句话而已,那么我的现状不会有任何实质性改变,时间久了我会觉得这句话是毒鸡汤,因为大家都在说它而它对我却没什么改变。
这一点是关于执行力的,其实说再多也终觉浅,主要还是靠实践。在这个原则中,我觉得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下决心或制定行动计划的时候,非常喜欢“从明天开始我要……”,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把“明天”改成“此刻”:“此刻我要开始去读书……”、“此刻我要去完成会议记录的整理”、“此刻我要写策划方案PPT”……
最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下这三条原则:
1、目标和结果导向。
2、分清优先级。
3、此刻,立刻行动。
这三者是依次递进和环环相扣的。我们被灌输和被教育了太多的方法、原则、准则、技巧,实际上,从此刻开始,你可以给自己制定3个月的期限,让自己真正理解并去实践这3个原则,你会发现:①它们真的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②只要掌握了方法并真的贯彻到工作中,形成了固定的个人习惯,你会发现你已经超越了95%的人。
——————————
张慧plus,艺术互联网人,毕业于中央美院,先后在艺术媒体、艺术社区工作,后转型互联网,担任上市电商公司运营总监。专注职场精进和个人提升,只写干货,不卖鸡汤。我喜欢自我批评和独立思考,交流可加微信: zhanghui_plus(备注:简书),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张慧plus (ID: zhanghui-plu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