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笔(五三九)

随笔(五三九)

作者: 牧童梦RGQ | 来源:发表于2024-03-16 22:50 被阅读0次

    我们一起读郝万山讲解《伤寒论》(十)

    接上文(九)

    郝师讲道:

    “脉阴阳俱紧”,这个阳脉是指的寸脉,这个阴脉是指的尺脉,实际上阴阳就是指的寸关尺三部脉。他在太阳病这三个字的前提下讲紧,那就应当是说寸关尺三部脉都浮紧。

    紧(脉)主寒邪盛,因为寒是主收引的,寒伤肌表,使肌肤的气血涩滞,经脉拘挛,血管也属于经脉啊,经脉之一。那么血管拘挛,紧张度增高,所以脉摸起来就是紧张度很高的,所以紧主寒邪盛,浮(脉)主邪在表啊。

    我们学习了之后就会知道在《伤寒论》中出现脉阴阳俱紧的有两个症候,一个是太阳病,太阳伤寒;一个是少阴病,少阴伤寒。

    当寒邪盛伤少阴里阳的时候,也可以出现脉阴阳俱紧,只不过少阴病的脉阴阳俱紧,是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而太阳病的脉阴阳俱紧是寸关尺三部脉都浮紧。

    为什么特别强调寸关尺三部脉都浮紧呢?如果只是寸脉浮紧,关脉浮紧,而尺脉不浮紧的话,比方说尺脉沉,那可能带有少阴的里阳虚。 

    所以如果要想诊断为单纯的、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的话,一定是寸关尺三部脉都浮紧。

    那么(通过)上述的症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寒邪闭表,“卫闭营郁”的症候,那么卫闭,(是指)卫阳被闭郁,它的临床特征,一个是卫郁以后出现了发热,一个是卫郁以后表现的无汗。

    在这一条中(仲景)没有提无汗这个症状,而在第35条里提到了无汗而喘,这叫详于后而略于前。在《伤寒论》中经常有这种情况,或者详于前略于后,或者详于后而略于前。

    所以我们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常常要前后对比,相互补充,甚至还要从无字句处来探索它的含义。

    以后我会提到的,从无字句处,他文字表面并没有写出这个主证来,但是从他的字里行间,从他的鉴别比较,你可以体会出他的主证,他在这里并没有用文字直接写出来。

    我们以后会学到那个“桂枝二越婢一汤”,它的主证有心烦,它原来的并没有,但它的字里行间有啊。它和少阴病相鉴别,我们就知道它有主证,有心烦。

    所以这里这一条(原文第三条)虽然没有提到无汗,但是它有卫阳闭郁的特征,所以它是无汗的,发热无汗是卫闭,身痛这是营郁的表现,所以太阳伤寒的病机是“卫闭营郁”,当然这个无汗既是卫闭的表现,也是营郁的特征,营阴郁滞的特征。

    我们以上讲了太阳病的中风和伤寒两个症候,那么从病机分析的角度,我们是从风邪和寒邪的性质来分析它的病机的。

    但是中医对病因的认识,那么有这样一个名言说“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如果他没有发病的时候,你不知道感受的什么邪气。

    “因发知受,发则可辨”,那么西医对病因的认识,比方说它所说的结核杆菌,它在实验室里可以找得到,可以培养。它所说的大肠杆菌、链球菌在没有感染人而发病的时候它都可以在实验室里找到。

    中风不行,说你拿风邪来给我看看,自然界的风就是风邪嘛,这是正常的气候,所以人不感受邪气,或者是人不发病的时候,我们很难判断他受的是什么邪气,这就是“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

    但事实上,人一旦发病出现症状之后,他所表现的这组症状,就不仅仅是致病因素所决定的,那么最主要的是由机体的反应能力、机体的反应状态来决定的。

    所以我们所说的风也罢、寒也罢;中风也罢、伤寒也罢;主要是这个人平素体质偏于卫阳不足的,他得病就容易多汗,容易得中风。

    如果这个人平素体质卫阳比较偏盛的,相对来说偏盛,他得了病之后就容易寒邪闭表,就容易得伤寒,(因为)体质因素不一样。

    (待续)

    网络图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五三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vn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