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养育孩子的能力成正比,这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
不少爹妈在孩子身上特别舍得花钱、花精力,但是,对于自身的心灵成长却甚少关照。孩子上了很多提高竞技能力的补习班、才艺班,却没有从和父母的关系中得到最需要的心灵滋养。因为,当爹当妈的,尚且是心灵上的贫困者,怎么可能对孩子进行滋养?
相对于孩子的父亲来说,孩子母亲的心理健康可能和孩子更有关联,也更需要格外重视。毕竟,在孩子的成长早期,如婴幼儿时期和童年期,妈妈和孩子的互动更频繁,孩子对妈妈的需求也更强烈。而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成人之后的个体发展状况,都和生命早期与最亲密的抚养者之间的关系有关,即和妈妈的心理健康关联很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妈妈心理越健康,孩子成长越快乐。甚至可以更大胆地说,某种程度下,妈妈的心灵成熟度,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身心健康和成就高低,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是每一个妈妈的当务之急。
没有对上一代不健康的抚养模式的反思和清算,就不会有崭新的、健康的亲子关系的诞生。 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都有程度不同的相似表现,它们极易对下一代造成巨大影响,却常常被父母忽视。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以下两大问题:
第一,和原生家庭界限不清
成为妻子,女儿的身份就要弱化;成为母亲,更要从原生家庭里更多地抽离,努力在自己的家庭里做幸福快乐的第一创造者和首席维护者。
不会和原生家庭划清界限,让很多母亲心力交瘁地忙里忙外,却没有看到那个几乎要全部仰赖妈妈的关爱和照顾才能生存下去的小生命,一直因为排序靠后,而不得不蜷缩在角落里,暗自伤神。他只能等着,等他的养育者忙完了她娘家的事,才有可能顾及他。如果,他的妈妈被原生家庭榨干了精力,他就只能在情感中一直饥渴。
第二,没能力让自己开心
没有哪个人的童年是毫无缺憾的,所有人的成长经历都会有阴影存在,认识到这点,就不用对“揭开伤疤”这件事讳莫如深,意识到自己的伤痛,就不要再讳疾忌医。
把灰暗的童年在想象中涂上金色,假装自己从未被不公平对待过,只会让痛苦持续得更久,殃及下一代的可能性更大。
做母亲的,在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就有责任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以便更好地担负起为母之责。而修复原生家庭的伤痛,是成长中最难、影响最为深远的功课。
我们回溯过去,不是为了清算父母,而是找到让我们受伤害的那个错误的情感逻辑,并且从意识层面上批判那个逻辑,而不是批判自己的父母。这样,我们就不会一方面对造成伤害的父母耿耿于怀,另一方面却又对他们的错误逻辑进行传承,让自己的孩子承受我们当年的苦。
我接触过很多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的母亲:她们把生活的重心都压在孩子身上,虽然心里想的是,我当年受了太多委屈,不能让我的孩子再受一点委屈,我要努力让孩子幸福快乐!
可她的行动却和给她造成伤害的父母如出一辙——父母禁止她和相爱的人结婚,她禁止孩子早恋;父母不许她报考喜欢的专业,她逼着孩子学不喜欢的钢琴;父母经常为柴米油盐吵闹不休,她为孩子周末上不上补习班和孩子爸爸大吼大叫……
母亲的心理健康和孩子的成长关联甚大,而母亲自己在人生早期的经历对她的心理健康影响甚大。如果,不能修复原生家庭给母亲带来的创伤,她会在不健康的心智模式下毫无觉察地重蹈覆辙,甚至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时至今日,心理学在中国的普及比早些年进步太多了,成为母亲的女性,也许再也不用独自一人扛着许多难言的苦难,大家有许多方式来得到帮助和治疗。心理咨询师的面对面咨询,心灵成长小组的沙龙式学习,心理学书籍以及心理学公众号的科普文章,都会帮助到那些愿意改变、愿意成为心理健康的母亲的人。
真希望每一位母亲都能意识到:你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的每一分投入,都会获得孩子成长的十分回报。给孩子花钱请家教不是不重要,但绝对没有给孩子“换”一个健康、快乐的妈妈更重要。你在自己身上的这些舍不得,最终会让孩子用身心不健康和发展受挫来买单,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