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下班后好友小聚,几个女孩从职场聊到爱情,从读书聊到旅行,不亦乐乎,一扫上班的疲惫,这时A的手机响了,A扫一眼号码,面露难色,拿起手机轻轻走了出去。
接完电话回来,A眼眶红红的,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许久才说了一句“活着真没意思”。
电话是A的母亲打来的,首先是“关心”A的工作,有没有升职,有没有加薪?隔壁王阿姨的三表姑的小孩开了公司,带着父母移民了美国,A名牌大学毕业有个屁用,然后又“关心”A有没有男朋友,隔壁张叔叔妹妹的女儿和A同岁,现在都准备要二胎了,A不结婚一定是挑三拣四,不自量力。A只要辩驳一两句,A的母亲马上变成了“受害者”,哭诉A像她父亲一样冷酷无情,吃里扒外,辛苦把她养大却出言“忤逆”她等种种“恶行”,越说越难听。
“我恨她,可是又觉得她好可怜,我想她,又害怕联系她”,A对母亲的感情很矛盾。"我知道母亲为我付出了很多,可是我希望她不要这么爱我,多爱她自己不好吗”,面对母亲无休止的付出和索取,A经常被压的喘不过气,“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敢结婚吗,因为我不希望自己成为母亲那样的人。”
A的父母感情不和,从小到大家里总是充斥着无止境的争吵,A的母亲敏感多疑,工作和感情的不如意让好强的她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女儿身上,把女儿当成她唯一的希望和依靠,女儿的成功就是她的成功,女儿的幸福就是她的幸福,因此对A的管教也严苛到近乎变态的地步,任何方面都要争第一,不然就棍棒伺候。为了让女儿能够“安心”学习,不准A和同学来往,不允许A有读书以外的乐趣,A工作以后,母亲也希望自己能够掌控女儿,一天打好几个电话,A稍有反抗,她就用哭,冷暴力、甚至自残来让A妥协。
(二)
演员徐婷的去世,让人扼腕,希望天堂没有病痛。
我看了她的微博,有两条特别让人心酸。
其中一条是她希望父母为她骄傲,另外一条是她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竟然感觉有一丝轻松,觉得自己要解脱了......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山东12岁女孩,供四个哥上大学,哥哥们为她穿孝衣”等新闻,对于徐婷的家人我不过多评论,但从徐婷微博上的自述来看,毫无疑问,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太多,不光要为家里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连买房,弟弟开店,妹妹整容都是她买单,不知道那些受益人有没有想过这是徐婷透支自己的健康赚的血汗钱。
我的一个朋友X曾很无奈的和我说,有的孩子出生是来还债的。
X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X和他们都只相隔两岁,父母对姐姐和弟弟极为宠爱,为了更好的照顾他们,一直把X寄养在伯父家,X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因为能力突出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收入也很可观,但是X极为节俭,和几个朋友租了一间房睡通铺,每天喝粥吃馒头,她和我说她很喜欢吃一种馒头,虽然硬,但是很扛饿;X穿的也很朴素,甚至有点寒酸,领导看不过去提醒她,你们都是要和客户打交道的,给自己买几件像样点的衣服,X就买了一件长袖衬衣,天热就把袖子卷起来当短袖穿。每次发工资,X凑够了钱就寄回家,自己只留下一点零头过生活。X每次过马路都特别小心,她说,这种大城市开车的人非富即贵,自己万一有个什么,家里的人怎么生活。
X寄回去的钱已经让家里盖了漂亮的小楼、让父母有了不菲的存款,让她的亲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她说,虽然很辛苦,可每次寄钱的时候她都觉得很值,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父母的笑容。
她说,等她赚够了钱,为姐姐开一家店,给弟弟娶媳妇,然后她会离开这个城市,环游世界。
她说......
(三)
其实类似A和X遭遇的人很多,只不过很少有人会拿到公众层面去探讨,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在中国,亲情是一种宗教,子女只有接受的义务,没有证明或证伪的权利。这个世界上贪婪的人,愚昧的人,自私的人,优柔寡断的人......并不会因为做了父母,所有的毛病一夜消失。毕竟,做父母的门槛那么低,不需要培训不需要考试;在年幼的孩子面前,他们有机会给孩子种种明示或暗示,让孩子心甘情愿地为了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生活去努力,去牺牲, 在精神或者物质方面肆意地剥削,直到榨干他们。
但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正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诗《论孩子》里写的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