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的学生时代,补课是一个绕不开的记忆。我的补课历史可谓久远,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补课到高考前夕。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我妈妈看见别人家的小孩去补课,想着不能让我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时就安排我去补课。
周末、寒暑假基本上是在补课中度过的,不管天寒地冻、刮风下雨、酷暑难耐,我总是雷打不动的去补课。那补课的效果如何?不喜欢的还是不喜欢,差的还是差。
补课的科目以数学和英语为主,这两科都是母亲给我选择的,没有问我的意愿,只是看到人家小孩去补课就拉着我也去补。
中国式教育攀比的存在透露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焦虑,在当今环境下,基本上没有孩子能一路玩着放养式的长大。我们都是在谈论“别人家孩子”的环境中长大,为此我们得很辛苦的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不擅长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攀比成为了孩子与家长共同的负担。
我们都深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在性格外貌体型等方面都各有不同,而我们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攀比,从某些方面来说,很多的事情也没有可比性。
在教育的盲目攀比下,补了好几年的数学的我,即使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也仍然不能增加我对数学的喜爱。
兴趣,始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应该是孩子教育的出发点,而不应该是攀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