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幼儿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只有用心的去灌溉,才能花开绚烂。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怎么办?每一位幼儿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培养。
01.宝宝早期接受的词汇影响成长
从一个婴儿哇哇坠地开始,我们便开始用语言和他进行交流。
“宝宝,妈妈爱你!”
“宝宝,我们要上幼儿园了”
“宝贝儿,妈妈回来啦”
相信这是我们很多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日常,简短方便,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一组交流。
“宝宝,看着你一天天长大,妈妈觉得自己很幸福!”
“宝宝,我们现在3岁半了,妈妈带你去个好玩儿的地方——幼儿园。幼儿园里有小伙伴儿、有玩具、有美食,你愿意去吗?”
“宝宝,妈妈下班能第一时间看到你,妈妈好开心。你能和我一起分享你的玩具吗?”
很显然,在语言的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以及在“回答反馈”性上更胜一筹的是第二组对话。
关于语言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影响,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兼主任达娜·萨斯金德 (Dana Suskind)曾这样阐述。
每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可以被开发,但是这些潜力的开发程度却被早期语言环境中的3000多万词汇量拉开差距。
因此,孩子的学习能力其实早在3岁之前父母传递的词汇量里就已经隐隐拉开距离。
3000万次新颖词汇的刺激与3000次“闭嘴”所产生的脑部反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研究表明,接受词汇量丰富的宝宝在智力以及学习能力上相比接受词汇量单一的宝宝更突出。
02.用成长型思维来看待孩子
虽然早期的词汇量基础会使一部分孩子在语言表达以及学习方面比较突出,但是错过这个黄金时期的孩子,就一定会一直差下去吗?
事实表明,并不是。孩子某方面暂时不如意,并不代表他没有成长的可能性,每一位家长都要用“成长型思维”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领域的研究领头人德韦克教授在1998年的一项重要研究显示,或许简单的一句对过程的称赞,就能够激发孩子积极应对挑战或者学习方面的欲望。
他的团队做了一项实验,让128名五年级的学生解答一道难题,测试结束后随机给予一些学生“聪明”的称赞,给予另一些学生“努力”的称赞。
随后她给出了两个选择,其一是让学生们解答一道更难的题目,并告诉他们“会从中学到更多”;另一个选择则是和第一题差不多难度的题目。
获得“聪明”称赞的65%的学生选择难度相仿的题目,而获得“努力”称赞的92%的学生选择挑战更高难度题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向更深层次探索的欲望,只是来源于外部的一个不同词语的沟通。
所以,每个宝宝都有学习的潜能,这只在于我们的沟通方式问题。
03.亲子沟通的3T原则
那么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孩子,有效地与其进行沟通,都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沟通原则呢?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有提到一个受大家认可并且行之有效的是3T原则,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
1. 第一个T:共情关注
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给予孩子积极回应。
简单地说就是,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
很显然,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样有责任感,会把注意力放在被下达的任务上,他们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因此,只有他们感兴趣,才是沟通的开端。
2. 第二个T:充分交流
多跟孩子交流。如果父母让孩子不断接触到广泛的词汇,长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以下四个方式能让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词汇输入量。
(1)描述日常活动:
即一边干活,一边描述出正在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了它指的是什么。
教孩子刷牙时,父母可以这样说:
“到刷牙时间啦,我们谁先来?”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绿色的。”
“现在我们要把牙膏挤到牙刷上。”
“来,一点点挤。干得真棒!”
“好,现在准备刷牙了,开始刷吧,从上到下。还要刷刷舌头。”
(2) 替换代词
称谓对孩子的词汇意识和认知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能去那儿把那个带回来吗?”,即便是成人也会感到迷惑不解。
同理,父母和孩子讲代词,孩子既容易感到困惑,也不利于孩子接触更多的词汇。相反,孩子接触到的语料越丰富,他听懂词汇、理解词义的能力就越强。
(3) 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谈论的都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年岁稍长后,他们就会用语言来描述当下没看见或未曾体验的事物,这样的语言叫作“脱离语境的语言”,是一种非现实的交流。
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聊聊一起做过某事的经历、孩子喜欢的玩具、以前认识的小伙伴等等。
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根据自身的词汇水平来理解未知的概念。如果他能很好地理解和回应“脱离语境的语言”,那么表达能力就会慢慢增强。
(4) “扩句”
用拓展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完整他们的表达,在他们现有的词汇水平上进行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对话。
具体操作为,在给孩子的回复上增加词量。孩子说出一个词的时候,父母最好回复两三个词;如果孩子说三个词,父母则以短句回答。
孩子:“抱抱我,抱抱我!”
你:“你想让爸爸把你抱起来?”
久而久之,这段父子对话就会进化为:
“爸爸,我好累,把我抱起来吧。
3. 第三个T: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
从婴儿时期成长而来的孩子可能开始说一些让父母不明白的词语,可能因为是孩子自创的,也可能是由于发音不完整。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语音信息,认真回应,在孩子回答时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来搜寻回应的词语。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研究表明,开放式问题能够完美地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
对于孩子时不时说出来的新名词、新句子以及新问题,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3T原则解释的差不多了,关于如何实践,举书中的一个例子:
一组培养孩子空间能力的对话如下:
共情关注:
你发现孩子喜欢一个满是泡沫的浴缸。
充分交流:
“泡沫就像是一床巨大的白色被子。你看你的手臂上的泡沫,排成了直线的样子。哇,你看,我找到了一个圆圆的泡泡岛。它的四周都是水。现在泡泡慢慢靠近了你的手,但离你的脚趾还很远。”
轮流谈话:
“看看,你满手都是泡沫。除了你身上,哪里的泡沫最多呢?现在看看你的毛巾是什么形状?对,是正方形的。看看肥皂是什么形状的?对,是长方形。现在我们把肥皂放在毛巾里。你看,正方形里包含着一个长方形啦。”
相信,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这3个原则,你和孩子之间就可以进行一次完美的沟通。通过有效沟通,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在慢慢增强哦,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够发掘宝宝潜力,笑迎美好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