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菜头的文章里看到一个笑话:
一个人施舍了一笔钱给乞丐。乞丐得了钱,立即买了一整只烧鸡吃。此人顿觉郁闷:“你怎么可以拿着我给你的钱去吃烧鸡?”。乞丐愤而作答:“以前我没钱,所以不能吃烧鸡;现在我有钱了,还是不能吃烧鸡。那麻烦你告诉我,我他妈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吃烧鸡?!”
施舍者认为乞丐该利用这笔钱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省吃俭用先保证温饱后再寻一份稳定工作,起码能摆脱一辈子当乞丐的命运。
但乞丐想都不想就去买了只他日夜心念且奢侈的烧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充分展现。
01 先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想起前阵子微博疯传的外卖小哥暴雨天送餐迟到,被客户怒骂,而小哥半声不吭默默离开的视频。
网友义愤填膺:每个人都有爹娘,为何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尊重,仿佛身处高位就能轻易践踏低位者的自尊。
可你知道,在异地求存的每个人,尤其是对靠卖体力为生的劳动者来说,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吃饱、睡好、有住处、有工作、有收入、有社会保障……就是头等大事了。
在生理和安全需求都还没得到满足的时候,哪顾得上归属感、自尊与自我实现。
所以,像外卖小哥的例子,只要客户不给差评、不投诉,没扣工资,光嘴上骂骂,对小哥是造成不了实际影响。更可能没有践踏到他的自尊。(这里没有表示“可以不尊重”的意思)
也正如那位烧鸡哥,作为一名普通的乞丐,风餐露宿,只求填饱肚子,有钱当然是先满足生理需求。
Photo by Tiplada Mekvisan on Unsplash02 被生活消耗得所剩无几的自控力
很多时候为了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就已经耗尽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芭芭拉·艾伦瑞克是一名专栏作家,她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隐藏了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潜入美国的底层社会,先后当过服务员、清洁女工、看护、售货员等,她发现,“越贫穷越工作,越工作越贫穷”是绝大部分现实。
她在经历了底层劳动生活后,发现平日的体力劳动已经占据几乎所有的精力,能把人彻底榨干,导致精神世界也越加贫困,进而循环往复地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中。
而在《自控力》一书中,从“自控力肌肉”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有一定物质财富(即生理和安全需要能被持续满足)是很重要。
自控力如肌肉,用多了会疲劳。穷人长期处于物质稀缺状态,需要消耗更多的自控力去抵抗诱惑,一旦自控力耗尽,就很容易放纵。
一次放纵对于富人来说也许是损失,对于穷人来说则是灾难。
穷人并非不懂得延迟满足,只是他们对自己延迟满足的肌肉的操控力,早就被生活消耗得所剩无几。
正如很多慈善捐赠者本来希望穷人将捐款用在教育、健康上,实际却往往被花在了消费品、奢侈品上,因为穷人和富人处于不同的自控力和心智资源层面。
当然这无法一概而论。
但仿佛处于何种社会阶层,就基本决定了我们眼前的需要。
没钱的时候想钱,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有钱的时候就花钱,是为了得到归属感、尊重,与自我实现。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