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该称这本书是短篇小说合集还是该称它为散文集。短小而精巧的故事,到是让我感受到了几分现实的苦涩。首先是执拗的母亲,这个我倒是有些同感。故事里的母亲任性又倔强,为了完成已逝丈夫的愿望,花了大价钱装修了即将拆迁的房子。执拗的去相信神明,祈求神明的指点,又逼迫神明给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些种种,站在读者的角度,我的第一感觉是觉得可笑,母亲有时固执的让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撒气。而后来,我似乎又慢慢的理解了其中那么一点点有关于爱的部分。对于母亲来说,父亲一直是一家之主,即使父亲后来中风,丧失了劳动力,甚至因此而是家庭负担更加沉重。对于有些傲骨又有些倔强的母亲来说,父亲的存在,似乎就代表着好日子终会到来,无论何时到来,总之,终是会来的。
看到母亲去庙宇祈求神明时,又觉得心中滋味万千。虽然没有言语,但是母亲所有的行为似乎都在表述着这女人对丈夫的依恋。其实也还好,我很欣赏作者的行为,至少在与母亲相处这方面。我该向他学习。我也有位任性又倔强的母亲,相比于作者的母亲,我的母亲可能更可爱一点,也更可恶一点。似乎是处在两个极端,而又能将着两个极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人。有时我会感慨自己大概真的是个冷血的人吧。我不追求与家人过分的亲密,有时甚至连亲密都算不上。我拒绝一切以表达“我爱你”为目的的行为。更习惯于母亲的冷言冷语(当然也没那么冷啦)拒绝一切吴侬软语。可能是母亲的旧案太多,而使我在听到吴侬软语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个糖衣炮弹。一切都让我觉得不安,那么的不安。我还记得母亲呵责我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自己的家你都不收拾,以后嫁人谁要你啊”,其实我对后半句到是没什么感觉,没人要就不能自己过一辈子了吗?我又不在乎是否真的有另一半。让我觉得不开心或者说让我觉得不舒服的话,反而是那句“你自己的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有意识的开始将那些可能伤害到那女人的话只留在心里说给自己。在她面前我近乎是沉默的不语的。对于这句话,我每每听到,都不由得难过,但我也从没让她知道。我怕她难过,所以这难过我自己受着。
我其实没把现在住的房子称作是家。那姑且算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我对这地方熟悉却无法生出依恋感安全感。家,是港湾最好的表现形式,它让你觉得心安,觉得温暖舒服,觉得回来了就不想再离开,或者是在远方而迫不及待回到的地方。我没把现在的房子看做家,很难想象一个人在自己的家里会感到不安,就像抱着衣柜定时炸弹一样。所以那不是家。从未给过我安定舒服的感觉,怎么会是呢。我不过是懂得生活的苦,而后让自己适应这环境,习惯这生活。那个我一直想逃离的地方,便是母亲称之为家的地方。我不知道母亲对于家的定义,但我深信那个定义必然和我的不同。所以我便将心底的不适又继续深埋。
我是想离开的。不是离开母亲,而是离开现有的生活环境。我家现在所有矛盾的集中点不在于没钱,没钱可以去赚啊。我一直想知道的就是她和她前夫也就是我爸到底是什么关系,在这段关系里我就像是一个局外人。不能问不能说只有接受。可能我心里有数,我只是不愿相信罢了。我是拒绝他的,我不喜欢他那种埋在骨子里的自大妄为,即使我知道他其实是个善良的人,可我就是无法对他生出喜欢。哪怕...哪怕我知道自己对他仍有依赖。但那些依赖也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了。我讨厌他来我家,这让我觉得不自在。而更让我觉得不自在的地方是,他同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告诉我,我是爱你和你母亲的。这句话说来可笑,你所谓的爱,不过是吃尽苦头再回头寻找的甜。也许你很真,但我只觉得假,假的在那过去的几年里见不到你的影子,不能随时去奶奶家,即使回去也要躲着那女人。呵,真是可笑,我本身就觉得这情节滑稽又讽刺,而你偏偏特别喜欢演。
再说会母亲,我真心希望她能遇到一个宠她爱她疼她的人,因她本身就有那种需要人迁就的特质,一言不合就翻脸。我不会宠她,她需要另一个人来宠她,可我也坚信,那个人不会是他。母亲那种无理取闹的行为我很不能理解。有理无理反正都是她对,绝不肯给我一点辩驳的机会。也很少认真听我说话,她把我说话的行为当做是爱表现,总在我张嘴时呵斥我,这让我万分尴尬又伤心,以至于我已经不再会和她说心里话了。她对我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她所能看到的我。我也很好奇,难道她就不想了解我的内心吗?而我,在每次想和她深入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总是思前想后好几天,然后放弃。偶尔也有讲出来的时候,但是很可惜,她的反应全部命中我之前所想,而我最怕的就是这些所想真实发生。
我不知道别人怎样,但是我在做一件事之前是会先在大脑中预演一遍即将发生的事情的。常是抱着最坏的打算等待最好的结果,不过很可惜,我一直都是个不那么幸运的人。可能不是运气不好,而是我不努力吧。我希望有人能体谅我的难处,理解我的内心。可我又害怕,这难处这内心被人看穿。若是有一个人某天对我说,“你不用坚强,我来保护你”,真不知我是会感动多一点还是尴尬多一点,尴尬的几率大一点!但其实又希望有那么一个人存在,在我想说话的时候陪着我,留在我身边。一直也没有,所以我要一直坚强。
我生性矛盾又固执。死倔着不愿回头,除非碰了一身伤。再倔点有伤也不低头,属于自虐型人才。打碎的牙混着血也会笑着吞下,反正就是不低头。矛盾也可能是没主见?或者是生活所迫?我还挺能从各方考虑问题的,双方观点都能理解,所以也不会太苛责一方。没什么特别坚定的立场。放浪有好静,喜欢宅又常出门散步。不过多数情况下,喜欢一个人安静的游荡,听听歌想想事,生活乐无边的样子。没什么烦恼能阻止我们快乐,而我们最该学会的就是哄自己开心,这一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不把快乐寄托在别人生上。
跑偏太多,回归《皮囊》。
记忆力对于作者的阿太的看法是,有点假。可能是我世面小,没见过这种张口就是人生哲理的人,话是很有味道。但是这故事让我有点尴尬,我能感觉到如果当时我在场,一定出一身鸡皮疙瘩,太肉麻。但是不能否认,我喜欢这道理的味道,“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不该因肉体的阻碍而放弃灵魂的飞翔。
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是文展和厚朴。前者,我也觉得很无奈,一开始我也羡慕他,怎么他那么小就已经有了那么明确的目标,有实现目标的计划。而我一个二十三岁的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却还在默默地熬过彷徨期。最开始我和作者一样钦佩他,但是后来,心中不由升起了一颗不好的种子,总觉得会有事情发生。结果也印证了我的想法。文展最后还是没能离开村庄,最终也没能逃过宿命。我不能很肯定的说明问题出在了哪里,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行为偶尔会让我觉得不爽。他太渴望到达那个目标了,早熟的心智让他比同龄的孩子了解更多,这让他骄傲,但是躯体的限制又让他在城里沮丧。可能心态没调整好吧,我不知道,我也觉得他其实可以成功的他应该成功的。在他丢掉那些历史文稿之前。而说到厚朴,其实我当时想到了海贼王路飞。都一样热血,一样为了梦想,青春。但是总有岔路。路飞完成梦想是有计划的,虽然这计划看起来很无厘头,但是你就是会愿意去相信他,以为他总给你惊喜,他是真正打破常规的人,和一船中二的伙伴!但厚朴不同,他将梦想,青春无限放大,他的世界里只有梦想,却没有去实现梦想的这条路,华而不实,外强中干,禁不起时间的考验。他越不想成为套子里的人,就越深陷套子之中。北京,他最后的药,可以医治他吗?我觉得不能,可谁又知道呢?
总结《皮囊》,在我看来,是几个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坚持,他们走不同的路,识不同的人。有的幸福,有的可悲,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重要的是,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成为这样的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担心成为别人眼中的失败者。没人能定义成功,那便也无人能定义失败。所以啊,别让虚妄蒙蔽了你的双眼。留只眼睛看世界,留只眼睛看自己。路是走出来的,而梦想呢?去努力实现就好,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