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苟且?
王阳明有诗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直译就是:有一种人弃自家的无穷宝藏于不顾,托着一个钵子挨门挨户地乞食。
这也可以作为数据和算法的一种象征:乞丐沿门托钵的过程就是采集、接触、获取数据的过程。当你选择并习惯了这种方式,其实已经忘记了自家的无穷宝藏。
王阳明说的其实也是心和物之间的关系。所谓“致良知”,就是建立一种优化的算法,不被外物所困,是这个意义上的心外无物。
同时,王阳明并不认为心的问题可以完全由心本身解决。建立和优化算法必须要接触大量数据,这个前提是获取数据,所以,王阳明也强调“事上练”,就是在一件具体的事情上练心,完成知行合一。知是算法,行是获取数据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算法,获取数据的这个沿门托钵的过程,就是苟且。
苟且是具体但是暂时性地解决一个个零零碎碎的问题,只求症状解,不求杠杆解。比如,“肚子饿了”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但你从没想过如何系统性地解决肚子饿的问题,那你的解决方式就是沿门托钵。
苟且的“苟”,是指局部性、暂时性的,而不是长期性、系统性地应对和解决问题。
苟”是没有算法和原则的行为和认知。
我们一般会在苟且的前面加一个“眼前”——眼前的苟且,实际上,如果你不解决算法和规则问题,那长期下来也还是一个苟且。
不苟是摆脱非系统性、非长期性地考量和解决问题,或者说,是对原则和算法的尊重。
一丝不苟是对原则和算法的谋求。
刻意练习有两种,其中一种是“苟且练习”。
很多专家都说过,很多人明明在不停练习,但始终没有进展,处于认知和技能的留级状态,是因为他们练习的过程有一个隐藏的动机——避免痛感和抉择。比如我投球投得还可以,于是我就不停地练投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