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02013|《蛙》——这是我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

202013|《蛙》——这是我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

作者: 田乘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7-26 13:52 被阅读0次

    最近一段时间看干货类的书看多了,总觉得特别干,似乎灵魂没有得到滋养,所以特别想找文史哲方面的书来看一看。我还记得本科的时候看余华还有路遥的书时,自己是多么投入和快乐。这次,我挑了莫言的《蛙》,有点好奇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读完之后,我并没有悟出太多深意,但是莫言的文字读来非常流畅,让我不知不觉就读完了这本比较厚的书。与此同时,这本主题为“计划生育”的书也促使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 为何一定要生?

    这部作品呈现了三对因为逃避计划生育政策而丧命的农村妇女,“我”的妻子王仁美,张拳的妻子耿秀莲,陈鼻的妻子王胆。即便是在高压的政策之下,冒着极大的风险,他们也要把孩子生下来,究其根源就是想要传宗接代。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传宗接代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

    为了替婆家生下一个儿子,超生的王胆东躲西藏,在利用竹筏逃生的过程中被迫早产,生下孩子后便撒手人寰。

    此时,他的丈夫陈鼻是怎么的呢?“陈鼻颓然垂首,仿佛泄了气的轮胎,他痛苦万分地说:天绝我也!天绝我也!老陈家五世单传,没想到绝在我手里……

    我同情陈鼻,对于妻子的离去,他必然是悲痛的,但他似乎更在乎自己会不会绝后,绝后的悲痛大过妻子去世的悲痛。

    我不能站在现在的时代立场去抨击和指责他们的愚昧。当我尝试站在那个时代背景去理解他们、同情他们时,我明白了他们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也一定要生。

    第一,在人们的观念中,生育本来就是人天经地义的权利,这种权利因为政策而被压制,人们当然会反抗。

    第二,计划生育政策固然具备必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人会为了成全“大我”,放弃“小我”。“小我”是我就是想要一个儿子,没有儿子,我的生命就不圆满,“大我”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必须要控制人口,我也应该与政策保持一致。作为一个新时代受过教育的95后,除了在疫情这样特殊的时间,我会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之外,其他时候,我忙于自己眼下的那点事,为琐事烦扰,思维根本就不会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更何况是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男女。

    第三是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骨髓,不会因为政策的推行就减弱半分。人们只会想办法躲避政策的监督,做出符合自己观念的行为。

    现今,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对于生育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现在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可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不敢生了,因为养育一个小孩的成本太高了。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女性经济独立、思想独立,她们更多地追求事业的发展和自我的实现,虽然结婚生子对她们来说依然是重要的事情,但不会占据生活的全部,所以晚育甚至不育也越来越普遍。以我自己为例,我不会把生育当成一件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未来如果我选择生育,一定是因为我想清楚了我为什么要生育,以及做好了承担一切代价的准备。

    2. 如果评价姑姑的一生?

    书中的姑姑是一名乡村妇产科医生,帮助村里的产妇接生,替每个家庭带来生的喜悦与欢愉,从事的工作本来是圣洁且受人敬仰的,但是计划生育的推行使得她的工作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面对的是一群封建观念深厚且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工作的推行必然阻力重重。她要采取强制性措施为妇女引产,为男子结扎。她从人们口中的天使变成了恶魔。

    但是她没有办法,她是党的忠实信仰者。“姑姑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计划生育是国家大事,人口不控制,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教育搞不好,人口质量难提高,国家难富强。我万心为国家的计划生育事业,献出这条命,也是值得的。”

    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上,姑姑是个狠角色,可是为计划生育付出大半辈子的姑姑晚年却处境凄凉,内心饱受折磨。即便目的再过正义,可是亲手杀死那么多条生命,姑姑的内心是矛盾和痛苦的。莫言对于姑姑在被青蛙追赶那一场景的描写,是我觉得全书最为魔幻的地方。成千上万只青蛙附着在姑姑身上,怎么样也摆脱不了,连衣服都被青蛙咬掉了,姑姑恐惧极了。“无边无际的蛙,它们叫着、跳着,那叫声分明就是婴儿刚出生时的啼哭。它们是他们,是被她正确地计划掉的他们。它们是他们,是在阴间有冤无处申的他们!”

    还有,姑姑晚年被人请求帮忙打掉腹中的孩子,做完人流之后,姑姑说“我发誓再也不做这样的手术了,我已经受不了了,即使她的肚子里怀着一只长毛的孩子,我也不做了。我一听到那负压瓶发出的咕唧咕唧的声响,就感到自己的心脏被一只大手攥住了,越攥越紧,痛得我浑身冒汗,眼冒金花,手术做完了,我也瘫倒在地上......”

    可以见得,纵使嘴上说得多么坚定,姑姑也难逃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愧疚。

    所以说,不仅仅是那些被剥夺的生命,被强制流产的农村妇女和失去妻儿的男人是这一政策的受害者,姑姑本人,也是这一场计划生育的受害者,同样是伤痕累累、满腹委屈。

    3. 为何《蛙》这部作品能的诺贝尔文学奖?

    对于这一点,我没有鉴赏力。看了莫言写的后记,我才明白一点。“直面社会敏感问题是我写作以来的一贯坚持,因为文学的精魂还是要关注人的问题,关注人的痛苦,人的命运。而敏感问题,总是能最集中地表现出人的本性,总是更能让人物丰富立体。”莫言毫不避讳地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的混乱景象,在混乱中展露一个时代,描写种种人性,引人思考,值得钦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3|《蛙》——这是我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mw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