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犯错,我们生气,这是在惩罚别人还是自己?总是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却没有去判断里面的是非曲直。往往冲动占据了理性的思考,留下遗憾。
在《沉思录》第十五小节中,马可·奥勒留皇帝继续循循善诱地教导他的读者们:
“对待犯错之人尚怀宽恕原宥之心,乃人之特性。如果想到做错事的人是你的同胞,而且他们是在不知情或不自觉的情况下犯错,而且你们都会在不久之后死去,你就会这样做。最为重要的是,他并没有给你带来任何伤害,因为他没有使你的理性丧失原来的良好状态。”
咋一读,似乎在为犯错者开脱责任。如果一个人犯下了滔天大罪,即使是我们的同胞,也应该把他交给法律审判。当然前提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神圣。失去平衡的法律,还不如用道德去谴责来得痛快。马可·奥勒留说一个人在“不知情”或“不自觉”的情况下犯罪情有可原,这和“不知者不罪”倒有相似之处,可惜这种言论早已被证明是谬论了。
人之所以犯错,贪念是其中的缘由之一。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所演的一个处长,自称是农民的儿子,衣着朴素,在北京一个普通楼房中吃着杂酱面,而就是这样一位貌似清官的处长,竟然贪污受贿两亿多人民币!用钱砌起的墙,用钱铺就的床,让人震撼。可笑的事,这位处长一分钱都不敢花,一分钱都不敢花啊!不得不佩服侯勇的演技真棒,把一个贪官的心理状态拿捏的很到位。以至于他最后痛哭流涕后悔的时候,我竟有点同情他了。也许这位处长也该读读《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写道:
“不要对你是否拥有之物想得太多,要多想想你认为至善至美的东西,然后再反思一下假如你现在尚未拥有它们,你会多么热忱地去追求它们。与此同时,千万要注意,无论你对其有多么热忱,也不要过于追捧,因为这样会让你在没有得到它们时便感到心烦意乱。”
这一段适合知足常乐的人,不一定合乎有冲劲,爱拼搏的人。这样类似于鸡汤的文字总会有巨大的局限性,“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意愿而分别对待。不过停止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这样的忠告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马可·奥勒留作为皇帝,拥有无上的权利和无尽的财富,也许站在顶峰的人失去了向上攀爬的欲望和动力,而山脚的人有仰望而却步的,有摩拳擦掌跃跃一试的,有不达目的不死心的,每一个阶段追求不同,难道不是吗?
记得撒贝宁有一次采访马云,马云表达了他对钱不感兴趣,而一旁的小撒那种复杂而幽怨的眼神,绷而不笑的表情,迅速成为了表情包。也许马云说的确实是实话,到了他那种境界,钱,真的是纸,因为他自身就价值不菲,他可以调动钱,而不是去挣钱。这样的人不多,十几亿人不就出了这一个吗?
最后以此节标题结尾:多想想你认为至善至美的东西。
烟雨任平生 2017.3.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