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标签

作者: 三人于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01:25 被阅读0次

➢ 好人

    好坏的分割线在哪儿?谁有这样的权利定夺,还是遵循“服从多数”的金规铁律?标准以上摘选出来的所谓好人品质是恒定不变的吗?每当听到“好人”这么一个标签,想必大家也如同我一般无奈,这么简单粗暴的形容,仿佛是讽刺人类的单一视角。

      面对同样的人事物,不同的人看到的点截然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有差。有意思的是,当不同的人拿出他们的结论和别人分享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固执地相信自己看到的那一面。殊不知,可能真相本身就是多棱体,即使对象是当事人,不同的反应体接收到的信息也会带着个体差异,所谓解读也都在视角差别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说白了,好人拥有的灰色地带是我们不想也不愿费劲儿去了解并接受的。从而,我们才会直接给ta贴上这样的标签,一方面表明了对自我认知分辨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得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结论的确信。

      那么,影片中,谁算得上是肯定我们认知能力,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好人”呢?一个恪守本职,乐于助人,有着受人爱戴的名望,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同胞徇私枉法,比起真相更在意自己名誉的老糊涂警察?还是一个无论外界怎么议论,镇上的人如何讥讽挑衅,坚持为死去的女儿伸张正义,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却从未在人前说过任何善言,尽到为人母教导的偏执母亲?又或是一个莽撞冲动,意气用事,极其种族歧视却在关键时候为了查明真相豁出自己性命的警员?

      和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形象”不同,影片里的主配角都有着致命的弱点,让人无法理直气壮的贴上“好人”这个标签。而且随着事件的发展,一再打破了人们对人物的第一印象,让我们分辨不出是好是坏,又或者说他们亦正亦邪,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不为人知不堪一击甚至是丑陋怪异的那一面。所以那一面谁也别计较,谁也别深究,点到为止。就连我们老祖先也深谙此理,规劝道,“君子之交淡如水”,毕竟常道物是,人却非也。人本就是复杂多变的动物,不然就凭这无缚鸡之力的躯体怎能在这优胜劣汰的世界发号施令,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因此,即便是“好人”这样的标签贴在不显眼的地方就算了,有意者总会看到,无意者不必勉强他接受,他眼中有他觉得你该有的定义,何苦自讨没趣。

➢ 为了谁

      影片中的三个主要角色都为了这个标签而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承担了后果。

    首先是,为了抓住凶手,为了让警方重视并积极展开调查,固执而顽强的母亲不顾一切支起了三块广告牌,每一句都是发自肺腑的质问,每一个鲜红的木牌都是对这惨绝人寰的案件的控诉。但是,也正如儿子所说的,前夫所指责的一样,那三块广告牌,其实,是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对女儿粗暴教育的后果,也是为了弥补自己对女儿恶言相对的愧疚,说到底,是为悔青了的良心过得去,让今后的生活得以正常继续,她坚持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真相,更多的是一个让自己努力活下去的希望。

      其次,为了在家人面前留有尊严,在最后留下值得的瞬间,为了成全迫切需要关注度的广告牌,影片中的警长终究是在马厩前带上头套饮弹自尽了。然而,他才是那个真正被恐惧和压力摧毁的人。为了不再背负癌症的恐惧,为了不再被那血淋淋的广告牌动摇而深感无奈,在被病魔反复折磨的前期,在丧失所有作为警长,丈夫以及父亲的尊严和信心之前,就此止步。这样就好,不要再评价他是好是坏了,他坚持到这里,已经耗尽了生命的所以力气。除了抱歉和祝福,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都做不到了。他分别留下的那三封信最令人动容,那是一个无奈又温柔的人对着他在意的人们小心倾诉着他的歉意和祝福。你只看懂了他的逃避,却不曾想过那三封信花光了他最大的勇气。

      最后是,为了仗义,为了保住警长的荣誉,一个充满种族歧视,暴戾蛮横的警员几番故意找那母亲的麻烦,把她朋友逮捕了并变相要挟她撤掉广告牌;为了纾解满腔的愤怒,他狠揍了“无良”的广告商一顿,还把人扔出窗外;为了帮那母亲找到真凶,即使身体烧毁了,依旧紧抱着档案,保护案件;为了提取嫌疑犯的DNA,他故意挑衅找揍,不顾自己的伤情。他的牺牲心甘情愿,并不可惜,为了成为像警长这样的人,为了成长为一个称职的警察,坚守他选择的路。

      为了什么,为了谁重要吗?或许重要,也没那么重要,不过是行动的一个噱头,不过是应付外界或是这个目的论社会的说辞。殊不知,我们做出的行动一向都是遵从自己内心,不怕后悔,只怕错过。所以,一路曲折何妨,只管前行便是。

➢ 和愤怒和解

      没有任何一个罪人被抓捕,所有的“无辜者”甚至是受害者都在遭受痛苦,整个影片都在叫嚣着“好人有好报”的荒谬论。所以,每个人都愤懑不已。

      受害者母亲对无所作为的警察心怀怨恨,才立起了这么三块血红而醒目的三块广告牌,对于投诉她的牙医处心报复,鉆伤了他的手指,甚至在广告牌被烧后盛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地放火烧了警局,害得暴力警员重度烧伤;得知尊敬的警长自杀的噩耗,抑制不住怒火的警员暴走地袭击了广告商,甚至把他从窗口直接扔下去……前段影片中令人暴行一个接着一个,看得我都是按捺不住地握紧了拳头。

      成年人都怀着满腔的怒火,一点就燃,倒是一个刚成年的女孩道出了真谛,愤怒只会导致更大的愤怒。一言惊醒梦中人,所有的引火线都来自于愤怒。冷静下来回头看,加害者没下落,受害者以及无辜的牵连者在互相伤害,把愤怒扩大波及到更多的人。放下愤怒,和它和解才能得到成长,才能真正地前行。

    最初放下愤怒的是身患绝症还被广告牌公示的警长,他宽恕了受害者母亲的各种针对性行为,甚至是资助了她的广告牌,真心去帮助她保持关注和热度,希望她早日找到凶手。不过,最令我动容的宽恕当属医院里的眼对眼的同病相怜了。当被扔出来摔得重伤的广告商在看到眼前烧得面目全非的男子时,表现出毫无戒备的关心和同情,以及之后得知面前被烧伤的正是那个暴力警员,他明明气得全身发抖,忍不住啜泣,还是颤抖着给他倒了一杯插着吸管的橙汁,无声地表达了他的原谅。那一段,我又是哭又是笑。 你看,人有时候真的很善良,哪怕是痛下狠手的仇恨,也能在看到对方脆弱的时候都能消解一大半了。所以,警员才会得到成长,明知道纵火是受害者母亲的报复行为,他也选择了不拆穿。大家都活得那么辛苦了,为什么还得揪着彼此伤口不放。

      最后成长最慢最难是受害者的母亲,她的愤怒那么深,即使周围的人都在“纵容”着她的任性报复,警长资助广告牌,警员因她受伤却也保护了她女儿的卷宗,矮子为她解围,帮她洗脱嫌疑。到最后,听了前夫小女友冷静的陈述,导致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无处排解的愤怒后,才慢慢送开手中的酒瓶。终于她看到了自己丑陋的愤怒,于是噤声离开了。

    影片最后,在受害者母亲和暴力警员带着猎枪去找那个逍遥法外的加害者前一晚,一边警员轻抚着在沙发上熟睡母亲的银发,另一边受害者母亲蹲在儿子床前,久久地注视着儿子的睡颜。后来,他们一路无言一开口全是退缩:

    “你确定要这样做吗?”

    “不确定”

    “你呢?”

    “不知道,我们在路上再决定吧。”

    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也安心了,以 暴制暴是不会发生的。

    因为他们已经开始了学会和愤怒和解的第一步:犹豫。毕竟,珍惜眼前才是最要紧的。愤怒会导致更大的愤怒。所以,在愤怒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时间犹豫,不要口不择言,不要冲动行事,不要让它控制你。因为我们从愤怒中带来的每一个打击,最终都必然落到我们自己身上,与君共勉。

附上警长的三封书信(一个盗图党):

给妻子:

我的勇气来自于你 瞬间即永恒

给暴力警员:

有人欣赏乃一幸事 有人懂你值得一辈子炫耀 有人指点迷津,那是贵人

给受害者母亲:

歉意和祝福,我能做的只有这个了 不要放弃希望 继续你的生活才是正途

相关文章

  • 三个标签

    第一个标签:邮票爱好者 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收集邮票,第一枚邮票是从我爸收到的信封上撕下来的,上面印有英国女皇的头...

  • 三个标签

    大家好,我是来自深圳的徐媛。 从事教育工作快十年,我身上的三个标签是 1.两个孩子的妈妈 2.儿童之家工作室的创始...

  • 三个标签

    ➢ 好人 好坏的分割线在哪儿?谁有这样的权利定夺,还是遵循“服从多数”的金规铁律?标准以上摘选出来的所谓好人...

  • 三个标签

    无敌谈判师 超级说服力讲师 千万女性心灵启蒙师

  • 三个标签

    1、致力打造一家为能为社会提供200个工作岗位的公司。 2、安防专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方案。 3、旅行者-让自己的...

  • Day.01.11 css的文本属性

    第一个p标签:第二个p标签:第三个p标签:

  • 天使班3.0-59班2组百向

    2018/04/18 我的三个标签: 第一个标签:一名九零后室内设计师; 第二个标签:时间管理践行者; 第三个标签...

  • struts2配置标签以及实现自己第一个hello

    一、配置标签 介绍在配置文件中主要有三个标签package、action、result以及标签中的属性。 标签pa...

  • 践行分享搞

    三个标签介绍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一个宝宝的妈妈,第二个标签我从事医美工作,第三个标签我是易效能时间管理的践行者...

  • 三个标签制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个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zd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