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在母亲节的前夕读完《傅雷家书》,那就写篇书评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5766/6b57cf142558a060.jpg)
我一直喜欢写信,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那个时候手机还不是那么普及,跟几个最要好的朋友间总是以书信往来。中国人向来不善表达爱,我也是,将自己当面不敢说的话全都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在书信里,仿佛是一种刻意的符号。
别人写给我的书信我都一直保存着,偶尔在家里翻出来,虽然有点泛黄有点发旧,却还是无比想念。
我记得我给爸妈写的第一封信是在大二的那一年母亲节。此前的时期,都对父母有过多多少少的抱怨,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看起来是个乖乖女,是个别人家的孩子,但其实骨子里并不是那么听话孝顺的人。
高三那一年独自回江西高考,爸妈弟弟还在大连,每次给父母打电话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每次打电话也都只是要生活费,甚至连基本的寒暄都觉得多余。年轻的时候不懂事,总是埋怨他们为什么小时候把我扔在外公外婆家,扔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家里。
后来长大了,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事情,看了越来越多的世界,接触了心理学,这才慢慢接受这个事实,接受那个并不那么完美的父母和自己。
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也会用心的给他们准备礼物。我记得大二那年的那封信母亲一直把它放在电视机的旁边,那最显眼的地方。我给她买了什么东西她高兴的会去四处炫耀,仿佛要告诉全天下的人她有一个好女儿。
不得不说,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烙印式的,深入灵魂。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5766/552991f9984abf0b.jpg)
说到《傅雷家书》,几百封家书,一封封读下来,字里行间,满是深情。读的是一个严格的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对儿子深沉的爱,对艺术、对学问的追求。
傅雷一生嫉恶如仇,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翻译了很多揭露社会弊病的作品,如比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等等,在他眼里,学问第一、真理第一、艺术第一,这是他自己的原则与追求,他也将这些追求灌输给了他的儿子傅聪。在家书中,一个父亲,与一个二十几岁的儿子,交流艺术、交流政治、交流真理、交流爱情。这些在当时那个年代恐怕也是无几人能够做到的吧。
很多人都说傅雷的家教过于严格,让傅聪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必须要按照父亲给的路子去走。在给这本书的回忆录里也有写到,傅雷为了让傅聪学钢琴,不让他上小学,自己编著教材,还真是望子成龙。
傅聪在后来的访谈中也亲口说到,自己活得不能说痛苦,但也不能说不累,自己身上背了太多的包袱和负担。后来1958年12月,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出走英国,1966年,9月,傅雷夫妇经受数天的批斗及凌辱,自杀。很多人说傅聪是不顾父母的生死叛逃英国,但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是对是错,后人也无从评论。
傅聪的成就与父亲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至于是不是太过严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好不好,谁也说不准,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但是讲真,对于一个什么大道理都只能靠自己摸索,悲伤难过都不能与父母分享的人老说,傅雷与傅聪这样的交流确实让人心生羡慕。
精彩摘录
1.孤独的感觉,彼此差不多,只是程度不同,次数多少有异而已。我们并未离乡背并,生活也稳定,比绝大多数人都过得好;无奈人总是思想大多,不免常受空虚感的侵袭。唯一的安慰是骨肉之间推心置腹,所以不论你来信多么稀少,我总尽量多给你写信,但愿能消解一些你的苦闷与寂寞。只是心愿是一件事,写信的心情是另一件事:往往极想提笔而精神不平静,提不起笔来;或是勉强写了,写得十分枯燥,好像说话的声音口吻僵得很,自己听了也不痛快。 一方面狂热,执著,一方面洒脱,旷达,怀疑,甚至于消极:这个性格大概是我遗传给你的。
2.傅雷逝世,其实我还没有了解傅雷。直到他的家书集出版,我才能更深一步地了解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3.我执着真理,却又死死抱怀疑态度。”死抱住一些眼前的真理,反而会使我们停滞,得不到更多的更进步的真理。
4.傅聪说:"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我在艺术上的成绩、缺点和我做人的成绩、缺点是分不开的;也有的做人缺点在艺术上倒是好处,譬如'不失赤子之心'。"对此,傅雷夫人朱梅馥女士也体会至深,她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正是这样的家教陶冶出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5.读《傅雷家书》,是在读一个人,一个叫傅雷的严肃的父亲,人格上的父亲,他就站在你的面前,苦心孤诣,时时提醒你,让你在做人和生活方面,不敢有半分松懈。傅敏在回忆父亲对傅聪的教育时说:“先做人,后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是钢琴家。如果把钢琴家作为第一步,傅聪恐怕成不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在傅聪成长最关键的十余年间,傅雷仿佛和儿子一道在国外,亲眼看着儿子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重要阶段,在艺术、爱情乃至婚姻生活方面,他无时不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倾与相授。傅雷年轻时在瑞士曾有过一次失败的恋爱,闹得差点要自杀,在信中,他将自己的这段经历作为一个教训,设身处地告诫儿子以此为戒,切勿磋跎岁月。
6.的确,在小时候,父亲打我们,而且父亲有这样的特点,你越哭,他越打,我当时真的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每一次挨打,我都明白原因,有时是调皮捣蛋,有时是做错事,比如撒谎。我的父亲严在哪儿?严在对做人原则的坚持,像撒谎,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对这些,他从不姑息。在《傅雷家书》中,父亲也提到了这些往事,他有心痛和忏悔,他在给我哥哥的一封信里曾经很坦诚的告白,“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
7.傅敏说傅聪之所以成了世界一流钢琴家,是他按照父亲设计的顺序走到这一步的:“先做人,后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是钢琴家。如果把钢琴家作为第一步,傅聪恐怕成不了世界一流钢琴家。”
8.为让傅聪学钢琴,傅雷“把他从小学撤回”。语文自己教,其他课程另请家教。傅雷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史记、汉书……上选教材,亲自小楷誊抄。要傅聪背诵“富贵于我如浮云”、“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宁可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出师表》、《后出师表》……1962年3月14日傅雷致信傅敏:“你该记得,我们对你数十年的教育即使缺点很多,但在劳动家务,守纪律,有秩序等等方面从未对你放松过,而我和你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但愿我们大家都来不断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9.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10.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11.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
12.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也是我们所喜欢,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
13.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要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灵,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
14.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15.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就爬不起来的人。
14.一个人太容易满足固然不行,太不知足而引起许多不现实的幻想也不是健全的。
15.一个人往往对有在手头的东西(或是机会,或是环境,或是任何可贵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了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我们自己的这种愚蠢,不想法去改正。
16.一个人空有爱同胞的热情是没用的,必须用事实来使别人受到我的实质的帮助。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实践。
17.你觉得如何因为我一生作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活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我的经验,和一个爱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远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付,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倒反看重你的。你不要害怕,不要羞怯,不要不好意思;但话一定要说得真诚老实。既然这是你一生的关键,就得拿出勇气来面对事实,用最光明正大的态度来应付,无须那些不必要的顾虑,而不说真话!
18.以才气越高,越要提防,用solid[扎扎实实]的学识来充实,用冷静与客观的批评精神,持续不断的检查自己。
19.越是心平气和,越有成绩。时时刻刻要承认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次,那就不会期待太切,稍不进步就慌乱了。”对你,第一要紧是安排时间,多多腾出无谓的“消费时间”,我相信假如你在波兰能像在家一样,百事不打扰:每天都有七八小时在琴上,你的进步一定更快!
20.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
21.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所以他们对作家决不能深入体会,先是对自己就没有深入分析过。这个意思,克利斯朵夫(在第二册内)也好像说过的。
22.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
23.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了什么。真的,你那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我高兴的是我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生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