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没有实质性的技术内容,只是一些我个人此次布拉格之行的感受。前半部分基本上就是游记了。(布拉格值得一去!)
Devcon 是以太坊生态中最大的技(网)术(友)交(面)流(基)会,今年已经到了第四届,地点选在了捷克首都布拉格。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参加Devcon,也是第一次来欧洲。在布拉格呆了六个整天,总的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遂以这篇随笔聊记一二。
北京直飞布拉格大概要 10 个小时,我选的是周一凌晨的飞机,到达布拉格是早上六点。因为在首都机场就遇到了两位网友同行,所以第一天就一起逛了一下。布拉格的老城非常有特色,各种欧洲传统风格的建筑都能看到,而路面都是用石块铺就,汽车开上去疙疙瘩瘩,颠簸的厉害,不过如果真铺成柏油路,就和老城的建筑风格不搭了。走在这样的路上,走在这样的建筑之中,真的就像走在历史之中,那种沧桑感是在现代大都市感受不到的。只是我等过客其实依然还是匆匆一瞥,很难真正享受那种从前的慢。这里没有支付宝、没有微信支付,大多数人都是用现金的,酒馆里、公交地铁上看不到太多举着手机的人,这大概才是正常的生活吧。我想,像布拉格这种城市,是值得长居的,值得去认真体味那种楼宇间、店铺内难得的旧时风格的生活。
布拉格的店铺开门都很晚,餐馆一般要 8 点之后,各种景点则要 10 点之后。因为我们到的前一天刚下过雨,所以这个早上很冷,我们甚至在吃过早饭之后不得不返回酒店换上羽绒服才能继续逛下去。老城广场和天文钟是必看的,我们也登上了钟楼俯瞰了一下老城的全貌。虽然鸽子没有想象的多,但也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影视剧中拍出的欧洲生活的气息。这大概真的很难通过文字来分享,旅行的意义大概也在于此吧。
就像其他沿河而建的著名城市一样,格拉塔瓦河也给布拉格带来了生气,河中有各色水鸟,跨河大桥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当然是查理大桥,每个桥墩上都有独特的雕塑,大概都是宗教典故;而每每走到这些地方,我都会为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而惭愧,对人类文明中产生的种种博大文化充满敬畏。这种感觉也在游览大皇宫和大教堂时达到了顶峰。
我们在欧美的影视剧中看过很多大教堂,但真正站在它面前、真正进入其中,你的感觉完全不同。当你从大皇宫的通道走出,站在大教堂正面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令人震撼;这很像我第一次游灵隐寺,站在正殿大佛下面的感觉,这种建筑风格真的会使人想要顶礼膜拜,这也让我不得不佩服宗教艺术的力量。进入大教堂,高高的穹顶和对称的空间透视效果给人的冲击更加令人窒息,对于从来没有真正欣赏过如此宏大建筑的我来说,这种感觉应该会是终生难忘。就像很多中国的古建筑一样,大教堂的里里外外,大到十几米高的彩色琉璃画窗,小到门框上的雕花装饰,无一不体现出宗教艺术和建筑技艺的完美结合;而教堂内给人的仪式感更是无法在东方建筑中体会到,在此我也深深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宗教和建筑艺术上的差异。我想我有生之年一定还会再来欧洲体验宗教艺术的力量;当然,还要补上这次没有时间实现的博物馆之旅。(布拉格的博物馆非常多,也非常有质量,值得单独安排行程。)
布拉格的很多地方是建在山丘上的,很多路都有很大的坡度,所以这里的路用砖石铺就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个人很喜欢这种风格,也很享受这种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因为很少给人那种现代都市的重复感。这里随处可见的餐馆、酒吧也是一种风景,几乎没有太大型的店面,各家的装潢、修饰都有不同,可以说各有特色。捷克本地的饮食我最喜欢的是 goulash,也就是炖肉,很合我口味;配的用大蒜、火腿等配料做的面团也很好吃。街上随处可见的mini market里有各色的酒精饮料,可惜我本人很少喝酒,所以就无缘品评了。本地小吃似乎只有肉桂卷,也就是一个空心的面包卷,里边放满各种甜食;不过欧洲的甜食普遍糖分过高,依中国人的口味大多会觉得“太腻”。
这次来布拉格,我和三位朋友一起租了一所乡间别墅,真的是在乡间,打车到布拉格市区要 40 分钟……。这当然太远了,其原因是出发前才查到捷克不承认中国驾照,租车风险较高,导致自驾计划泡了汤。但这个意外并没有阻止我们体会欧洲乡间生活的感觉。就像之前在环法大赛的转播里看过的那样,恬静、安逸,大片的农田边上是高高的落叶乔木。秋天季节里,渐变的黄绿色树木围绕在深绿的田野四周,点缀上几所粉红色起脊的农舍,时而还有白烟从房顶的烟囱飘出,真是像极了欧洲童话的世界。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的人来说,让自己慢下来,仔细体味生活,真的很不容易;而只有远离喧嚣和浮躁,才有可能用工匠精神打造有价值的内容或者产品;当然,如果我们只能每日为生计奔波,自然也就做不成工匠。
好了,该聊聊 Devcon 了。
这次的 Devcon 为期四天,从内容上看,其实没什么亮点,基本上是一些工具、产品的介绍推广和一大批情怀话题。这大概是因为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应用场景仍然捉襟见肘,尤其对于公链而言。
以太坊基金会在工程上的能力是一直被诟病的,当然,主链扩容的技术难度非常高,这是事实,但以太坊在工程进度上的迟缓也不容争辩。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所谓 Layer2,也就是二层扩展技术的百花齐放,但应用场景的问题和最终用户门槛的问题也还在那里;大家讨论了半天,依然还是支付、游戏,并没有其他拿的出手的亮眼元素出现。
第二天的重头戏,V神的25分钟,走的是情怀路线,虽然说了一些下个版本 Serenity(所谓的以太坊 2.0)的特性,但大部分都是事先就知道的内容,并且也并未给出任何实质性的时间表,所以总体而言还是令人失望。而基金会方面的另外两个“大新闻”:Casper CBC 和为以太坊 PoS 定制的“开源硬件”标准 VDF(Verifiable Delay Function),也都属于至少两年才能见到的东西。应该说在主网演进方面,以太坊已经非常不乐观。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这次大会上看到以太坊相关生态的积极发展,这无疑是好消息,也说明从开发者角度,以太坊生态依然是目前公链领域的领头羊。从演讲嘉宾的水平来讲,Devcon 也依然可以看作是链圈的标杆,感觉主会场中的一些 speaker 应该是够 TED 水准的。
我个人最关心的技术话题还是如何消除最终用户门槛的问题,因为这是影响区块链应用普及的最大障碍。目前来看,解决的方法大概还只能是钱包或基于主流浏览器的扩展这两个方向。众多的钱包应用和为支持 Layer2 扩展所构建的移动端 App 是目前的主力军(Metamask 也宣布了它的移动端 App),而且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因为缺少真正有价值的 DApp,所以目前的钱包应用基本上还是为各种虚拟货币交易而设计的,距离真正的 DApp 平台级的产品还有差距。浏览器方面,目前几乎一统江山的 Metamask 其实距离真正能为最终用户服务还有很大的距离;如何在浏览器中帮最终用户管理私钥,仍然可以说是个大难题,很遗憾,也很令人期待。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以太坊生态中的大部分参与者,还是在认真做事的,这大概是对我个人最大的激励。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开拓精神乃至工匠精神的团队,大家是真的在尝试去解决/改进业务或者技术协议的问题,这也可以说是一次工程师们的聚会。希望明年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有实质性进展的工程成果。
最后,这次 Devcon 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这世界上对以太坊有情怀的人大概都在这了,这些人中应该会有在未来或多或少改变世界的人。所谓自由的、decentralized、理想化的互联网世界当然值得去追求,但路途也注定不会平坦;不过,改变世界的,只是少数理想主义者,从来都是如此,不是么?
2018/11/4 于返程途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