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案应该看什么书?

文案应该看什么书?

作者: 运营渣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16:28 被阅读47次

    推荐一本很棒的书《让创意更有粘性》。以下用读书笔记的形式推荐这本书。麻烦收藏的同学,顺手点个赞,谢谢!原创不易码字艰难。

    它能解决海报文案,也能解决新媒体10万+。(注:不靠套路,纯粹靠内容)解决思路为:找到用户的好奇心缺口,并填补它。

    这个思路来源于一本书,叫做《让创意更有黏性》。书中的一个关于“知识诅咒”的观点可以说是2017年对我产生最大的影响的一个观点,且我认为这个影响应该可以持续一生。

    学习了这个观点之后,我用自己的行动做实验。首先讲前提:我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也不算运营大咖,资质平庸(关于资质平庸这点:我建了一个70人的运营群,里面的小伙伴都可以作证)。受到这个观点的影响,我写出了知乎10K赞的回答;受到这个观点的影响,我从一个被认为“文案不太ok”的活动运营变成了一个“貌似能写出东西”来的知乎小V,为公司开创的知乎号也能吸引一波粉丝了。我相信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宝妈、职场达人、技术岗等等不限人群,同样适用。

    接下来,我要通过分享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的方式来分享这个很重要的观点。如果您不能阅读这本书,但至少请记得以下我分享的内容。如果实在记不住这么长的内容,请记得一个词“知识的诅咒”。

    《让创意更有黏性》的作者提出阻碍创意发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一旦我们知道某样东西,我们就会发现很难想象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对于我们来说同别人分享我们的知识变得很困难,因为我们不易重造我们听众的心境。

    关于知识的诅咒的典型案例:敲击实验,听曲子的人敲击旋律,50%的人认为别人可以听出曲目,但事实只有2.5%能听出来。

    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简直被惊呆了,一股感动的心情油然而生。为什么呢?

    一方面,我意识到,由于“知识的诅咒”,我跟别人交流的时候自动省略了很多我认为大家都了解并认同的前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另一方面,如果不了解“知识的诅咒”,且导致我们对与自己不同的“异类”无法理解更无法宽容。正因为这样,工作中、社会上、生活中才有那么多剑拔弩张,不可理喻的现象。

    想想看,青春期的你为什么无法心平气和地与你的父母进行沟通?对你来说,你无法理解他们居然不知道你的偶像是多么优质的偶像。【偶像优质】-【我喜欢】这一切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对你的父母来说,他们无法理解你为什么在生活条件如此好的环境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条件好】-【学习好】这不是铁的定律吗?

    再想想看,也就不难理解“何不食肉糜?”这种现象。一个富二代从来没见过穷人,不了解有人会饿的没饭吃,也不了解住在出租屋里是什么滋味。那他说出“何不食肉糜”也就不能受到我们那么多的苛责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观点甚至能解决民族矛盾。

    如果我们克服自身的知识陷阱,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

    最让我觉得贴切的一个例子是今年卖了一亿票房的文艺纪录片《冈仁波齐》。我看完了这部电影,最让我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看会喜欢它。一部电影,没有爆点、没有激情戏,没有颜值,从头到尾只讲了一件事——朝圣。为何会大卖?甚至我男朋友看了两遍,并且强行安利给我。这真的非比寻常,他可是一个只看美国大片的理工科直男啊!

    但其实用“知识的陷阱”来解释这个现象,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朝圣”几乎是所有人都会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听说过朝圣,但却都是或道听途说或浅尝辄止,好奇心缺口太大了。对于朝圣的村民来说,这是一件尤其理所当然的事,他们觉得这事没什么稀奇,不足为人道也,这就是知识的陷阱。影片的导演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拍出了看似平淡无奇却让人无比震撼的《冈仁波齐》。

    好了,接下来要分享爆款内容的秘密了。注意:这里说的内容不仅仅指文章,还有视频、图片、电影等创意形式。

    第一步:打破“知识的诅咒”,让创意变的更有粘性。

    这一点很难,它要求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保持好奇心。不仅要求我们了解自己,而且能够深刻洞悉用户,或者说洞悉人性。

    这也是非常能鼓舞人心的:在你的生活经验或者想象中,一定存在这样的一个部分,即很多人对你要分享的内容感兴趣。

    比如说,我有一次在逛旅游景点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在卖菩提,类似于这样的。

    (图片来源于百度)

    有点眼熟对不对?

    继续往下看……

    (来源于百度截图)

    一开始我以为这些都是塑料做的,几乎每次出去旅游,都能看到当地的旅游艺术品店里面售卖这种东西。一摆就是一大滩,看起来非常廉价,所以导致我一直以为这是塑料做的。

    他告诉我说,这是真正的菩提而不是塑料。这是一种植物。菩提树上长菩提果,把菩提果锯开,拿出里面的菩提子,菩提子是一个坚硬如鹅卵石的圆形或长形果子,手工打磨成圆润的形状之后才能做成上图那种工艺品。

    当时我觉得非常惊奇,于是忍不住拿出手机上的一个视频社交软件,拍下他锯菩提的过程。上传之后,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有1000多位网友浏览,点赞的人数也不少。

    当时我就在想,跟我一样对菩提是怎么做成工艺品有好奇心缺口并想填满这种缺口的人数不少。如果老板主动发布这种视频,内容主要为打磨菩提子的工序,快速成为网红也未可知。

    另外,也分享一个反面例子。就是现在很多小编在做的事情。他们从新闻资讯平台上找到一些行业信息,随意进行拼凑、然后在结尾加上一点生硬地切入自己公司的广告。做了之后不仅没效果,可能还要掉粉。仔细想一想,大部分想看咨询的用户,自己会早早地打开这些新闻资讯平台看最消息,不重要的消息就直接忽略。如果你还把他们原本就看过的内容粘贴到企业公众号去,想想这会多没劲。你不能填满他们的任何好奇心。

    所以,多花点时间想想:你被哪些知识的陷阱蒙蔽了眼睛?你的用户到底会对什么好奇呢?

    第二步:利用6格法,打磨你的创意。

    书中,作者提出创意6格法:简约、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创意本身是没有模版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意6格法对创意进行评估和优化。

    1.简约:精炼核心信息,找到核心

    西南航空公司是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这家公司成功的核心原因——始终如一地坚持降低成本。他们的领导人坚持指挥官意图——我们是全球票价最低的航空公司。

    事件:休斯顿开往拉斯维加斯航班上的乘客比较想要一份清淡的小菜。而收到的答复是“我们目前只提供花生。”这个小细节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但这个做法是完全符合西南航空公司的核心战略“全球票价最低”。

    l注意:这个核心并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我们不妨把西南航空的指导原则看成一圈又一圈的同心圆。最靠近中心的那个小圆,是核心,外圈临近的那一个圆可能是“上班快乐”。

    找到战略核心并不容易。

    2.意外:吸引他人注意

    你分享的内容必须是人们料想不到的。当我么预测机器失灵,惊讶就会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好让我们将之修复,以备后用。

    避免沦为噱头

    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案例:埃夫龙新闻入门课

    埃夫龙的新闻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就要求他们写下一条新闻段落的导语。这段新闻描述的主要内容是某个中学将在下周四举行盛大的XX会议,届时全校师生都将参与,邀请的外宾有XXX,XXX,XXX。时间是XXX,地点是XXX。

    同学们绞尽脑汁写下他们新闻生涯中的第一条导语“XX外宾来访XX中学”“XX月XX日,XX中学举行全校XX大会”……

    经过漫长的思考之后,老师公布了导语“下周四不上课”。这让所有学生大为吃惊,也让他们明白了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一个能力:必须找到隐藏在一段话中的关键意思。

    3.具体:帮人理解记忆

    认识减法

    如果你能凭借感官去认知某样东西,那就是具体的。

    例如:亚洲学校的孩子的数学水平比较好,美国人对亚洲孩子形成“刻板印象”以为学校采用的是近乎机械式的高效运转:学习时间长、管教严格。而事实证明却完全相反。

    具体才能让人记住

    案例:随身听刚刚出现的时候,打出的文案“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这条文案相比于“随心所欲,想听就听”就更能够让人记住

    记忆的魔术贴理论

    记忆并不像一间单独的档案柜,它更像是魔术贴。你仔细看看魔术贴的两面就会发现,一面布满了钩子,另一面则是几千个细小的环套。当两面贴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小钩子就紧扣在小环中,这就是魔术贴能够黏合在一起的原理。

    4.可信:让人愿意相信

    案例:马歇尔和沃伦凭借细菌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此之前的十年间,他们无法获得主流医学界的认可,即使马歇尔以身试毒。

    寻求可信

    增强权威性,我们一般能想到两类人

    第一类:专家,墙上挂着满墙证书的那些人

    第二类:名人和各个领域的红人

    反权威

    帕姆•拉芬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系列反吸烟电视宣传广告里的女主角。她既不是名人,也不是健康专家;她是位老烟枪。

    细节的力量

    一个人对于细节的知识往往可以体现出其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全貌。

    5.情感:使人关心在乎

    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到的是人群,我绝不会有行动;如果我看到的是个人,我就会。慈善机构早已学会如何激起捐助人心中的同情和悲悯。

    案例:“真相”广告

    一辆18轮的大卡车停在大楼门口,一群青少年跳下来,他们开始卸下一批写着“尸体袋”字样的白色袋子,他们把这些袋子逐一堆的大路边成堆的袋子越点越高,到了广告结尾已经叠起了成百上千个袋子,一个青年拿着扩音器对着高楼大厦,你们知道烟草每天害死多少人吗?结果揭晓,死于吸烟的人数是1800人。

    诉诸自身利益

    要让他人关心,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唤起对自身利益的热情。

    案例:钢琴培训文案:“我坐在钢琴前,他们都笑我……但当我开始弹起来的时候!”

    l克服语义夸张:“体育精神”之先例

    “体育精神”▶“尊重比赛”

    联想力量和语义夸张

    《罗生门》可以视作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电影版延伸。这个类比的目的似乎就是要引起一种敬畏感——它所暗示的是,我们看《罗生门》就是在看某种很深刻很玄妙的东西。

    6.故事:促人起而行动

    好的信息必须由常识转变成非常识。故事具有模拟和启发的双重力量。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不需要多少创造力就能驾驭这些力量——只需要准备好慧眼,随时认出人生中每天都会涌现出来的好故事就够了。

    l故事即启发

    贾里德与赛百味的故事。赛百味广告“7个不到6克”。

    故事既是娱乐,也是学习

    早些年我们国家最流行的报纸期刊,《知音》、《故事会》、《意林》等等,都是由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撑起。

    而一个真相:文学的四个类目,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卖的最好、流传最广泛、收获最大名声的是小说。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看到别忘了点赞,更别忘了打开电脑写出你自己的爆款文章。记得行动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案应该看什么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dy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