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营造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成长氛围——观点提纲 - 草稿 - 草稿

营造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成长氛围——观点提纲 - 草稿 - 草稿

作者: 北国风光_印象岳峰 | 来源:发表于2017-05-15 15:41 被阅读0次

营造动静结合的学校氛围,需每一个生命体的共同参与!教师先行示范,学生主动自觉,家长理解配合;思想意识到位,监督奖惩到位,文化设施到位。

为什么改?

喧嚣糟乱的环境让人浮躁,不安,冲动,易怒。为了真实学习,深入思考,静以修心,静以修为。

改什么?

动:在课堂体现在“灵动”,即思维活跃,互助主动,分享充分,脑洞大开;在室外体现在锻炼积极,活泼开朗,生龙活虎。避免的是喧哗吵闹,浮躁动怒。

静:静能生慧,宁静致远。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在课堂上体现在静静的读书(每天早到校后默读,不影响他人);在对学或组学过程中讨论交流轻声,不打扰其它组;静下来独立深度思考,真实学习;“四入、五不、十轻”。安静的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是“静悄悄”的革命,学生的讨论不是闹哄哄的,而是有说有问有教有思考的共同交流。每一位进行学习共同体的孩子可以真正在学习中立足自己的角色,虽有时不能在班级的大集体里进行分享,但在小组里的交流互动也是孩子很好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自己的伙伴,内心是安静的更是安全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才可以让孩子真的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教师:思想意识要到位,达成营造静以修心,修为氛围的共识;老师有意降低分贝,抑扬顿挫而非声嘶力竭,避免吼叫;学会利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提醒;示范安静读书工作的样子;建构监督评价奖惩机制。

有时老师很卖力讲的很精彩,结果却不尽人意,不如试试放手让孩子们去学,回到文本中,回到同伴互助中,回到再思考中。

设计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老师从备课开始就要转变观念,设计核心问题,课堂上适时、适当的引导。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怎么问问题,怎么补充,怎么回答,怎么交流,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管漫长的路途坎坷与否,只要先踏出这一步,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老师也要学会倾听。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话说完。《坐井观天》一文快学完时,语文老师让学生展开想像 的翅膀,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说几句话。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讲着,内容不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便是“青蛙真正感到了自己见识少”。这时,一个同学说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 又跳回井里。”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捧腹大笑。老师还算幽 默,也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 在写话时,这个同学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他写道:青蛙 跳出井后,来到一条河边,想喝水,突然,听到旁边老青蛙 的警告:“不要喝,水里有毒!”青蛙一看,可不是吗?水 里漂满了死鱼。紧接着,又听到老青蛙被人用钢叉刺死的惨 叫声?? 语文老师的心被震撼了: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 呢?可作为老师的我??于是,老师提笔在作文本上写道: “对不起,老师才是一只青蛙。"

老师难以示范倾听,老师一直占有绝对的话语权(用学习任务引领,而不是用话语牵引)

难以不折不扣的接纳学生,无法容忍学生的错误,容易对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学生的错误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必须接纳和反刍)

用一种眼光来看学生,以学生成绩固化对学生的认识对弱势学生缺乏信任。(学困生的逆袭总在发生)

顺着学生的视线看过去,你会发现另一番风景。放下教的念头,避免以讲代学,给孩子适当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如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时间回答或展示?问题是否有挑战性?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探究?是文本中挖掘还是拓展思维?避免自问自答,问后即答,优生抢答;总之与学生一起经历学习的整个过程,你会发现其实一切远非想象的那样。教师要修行,直到抛弃教的执念。放下才能有机会拿起,放不下拿不起最危险。

学生:学会倾听(需要长期培养),倾听是重要的学习品质;学会交流而不是争吵,有理不在声高;学会帮助,帮助应该是无痕的,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去帮他,能教会别人是已经掌握学习的最好证明;学会求助,不懂装懂或轻易放弃未知的东西是最糟糕的学习行为;学会欣赏。

家长:安静的稳定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帮助孩子学会独立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作业,阅读,拼装玩具等);支持老师任何善意的变革;冷静地处理孩子与他人的矛盾纠纷。

环境:足够适合的图书(纸质与电子);温馨恰当的提示语;让人心静的游戏话动器具,三棋、益智、书法、谜宫格等;音乐铃声;脾气节奏。

怎么改?

机制:建一支监管员队伍,一套评价奖惩措施,一套每日常规流程,一份静待花开的心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营造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成长氛围——观点提纲 - 草稿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eh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