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跑步11.11公里。
刚刚看到了沈乌贼拍的一个视频,锡马的视频,我有点感动。尤其是他拍的一段他们跑崩了之后,在那里录视频的片段。
就是这个视频,跑步跑的就是一个快乐。
作为大众跑者,享受比赛就可以,如果能够创造好的成绩,那就太好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跑崩了,那就好好享受比赛,安全完赛最重要。
哪怕去吃流水席,去进货,也没问题。
不跑步的人,没有跑过马拉松的人,可能一听到你参加马拉松,就会问你得了第几名。
我一般都会说,重在参与,没有名次。
要知道,参加马拉松比赛,那可是为数不多的,你可以跟国家级运动员,专业运动员同台竞技的。
人家是专业的,我们是业余的。一个业余的想要赢过专业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说你乒乓球打的好,那你去跟马龙他们比一下,去感受一下专业和业余的差别。
你说你羽毛球打得好,那你去跟林丹他们打一场,看看什么叫专业,什么叫业余。
不要用业余水平,去挑战人家的专业。人家是靠那个吃饭的,咱们业余只是一个爱好。人家专业的人,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干这一件事,咱们业余的还要工作,要上班,要带孩子等等。
刚刚我看了一会直播,也是一个马拉松运动员--龙哥的直播,他是也是一个业余选手,但是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全程马拉松水平在216到218之间。所谓的216就是2小时16分完成全程马拉松的比赛。
这次无锡马拉松,赛场上“破3”的选手有3423名,打破了国内马拉松单场“破3”人数纪录。“破3”也就是在3个小时以内完成全程马拉松的比赛。
他在直播的时候,有人问龙哥,为什么跑到后半程就跑崩,就腿没劲。龙哥说,还是量太少了,缺少训练。
我现在是真的越来越坚信这句话了:所有的质量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数量问题。
平时跑步的量不够,你的配速就是提不上去,你身体的耐力就是不足。
其实不止跑步如此,其他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日更写作的人都知道,写了一段时间,就不知道写什么了。说白了,还是写的太少,没有足够的量。
不管是大脑还是身体,都是需要不断的刺激,这些刺激让神经元有更多的连接。
大脑和身体,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会形成类似“肌肉记忆”,只要你跑步的时候,身体自然而然会自动触发。当你写作的时候,大脑也会自动触发。
这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不需要动用你的意志力,大脑和身体会自己动起来,只要你达到一定的量之后。
所以不要想太多,就是行动,就是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