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使人印象深刻,充满回忆的事物很多,也从来都没什么限制。但不争的事实是,“书”在其中却嫌少被提起。说起来也正常。小孩子大多不会对这类事物感兴趣,而是喜欢些小时候用以取乐的杂物或贪图口腹之欲的美味。并非是说小孩子都是没有上进心,只喜好吃喝玩乐的。只是在还未认得多少大字时,就会为书本吸引的实在算是少数。
而于我来说,我确实也算得是只少数之一。不过其中除了天生对于文字的喜爱,也有些来自外在的被动因素。若是说我们家什么是最多的,便是书了。那时一两个房间,八九个落地柜子,里面塞得满满当当,尽是些书。还都是父母那个年代盖着红章,满本黄皮,还夹杂着一股浓浓的灰尘与纸浆味儿的。幼时的我当然是不能看得懂类似四大名著那般的大部头,只能翻看自己的满篇图画的绘本,并尝试去理解其中简单的语句。但每当我翻开那些父母口中的名著与经典时,总是莫名的生出一股仰慕与向往之情,即使那时的感觉还是迷迷糊糊也很茫然的。原因在于,我并不能理解这些文字与他们的经典之处。
后来上了小学,我在公立学校中显然不能够创造点什么名堂来,一直是普普通通令人担忧的。为此我的父母也是几经周折,带着我开始四处求学。甚至几经周折去往了安徽黄山那一带。这其中也是因为搬家的麻烦,零零散散的东西扔了许多,唯一从没有丢过的,被我每次亲手一本本的收拾好的,也就是书了。那时的我已经从小时候满是图画的绘本,看到了垂涎许久的四大名著与金庸的武侠小说,更是令人不解的迷上了“少不读”的《水浒传》,来来回回半懂不懂的,居然也看了七八遍。从那时起,我便对于读书乐在其中无法自拔。
更加夸张的,要属少年心气时对于金庸与武侠的迷恋。还记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一系列,都是翻来覆去的看了不下五遍的。最狂热时,甚至大半夜的就像是真正的好学生那样,摸出个手电筒,就躲在被子里看书。只是在过去,就该被称为读闲书了。当然,结局往往不好。要么是看到睡着,第二天没完的打着瞌睡,要么是当天夜里就被我妈当场抓获,将我的书直接收了去。那时的我,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这些在他人眼里一股土味,使人昏昏欲睡的读物了。
等到了中学,这爱读书,爱老书的情况边又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从金庸与水浒传的热血沸腾,我开始变得文艺了许多,俨然是一副文艺青年的样子。雪莱拜伦的诗集,佩索阿的散文,雨果的文学小说,甚至在以前的我看来“散发着博物馆味儿”的历史书,成为了我真正的心头好。
令我印象最深的经历当属六下时的那三部《春秋战国》了。估摸上去怎么着也得有90多万100万字。以往,这种书从不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但就是如此机缘巧合,在我正好找不着书看了的时候,只好慢悠悠的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想到《三国演义》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想到那年这电视剧版的主题曲,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霎时间,便是一副苍茫,悲戚却大气之感。又浮现出毛主席那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等文字,该是何等人才能写出的啊!想到此处又不禁应了杜子美的诗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是如此。
这过去英雄豪杰,如今早已如海中泥沙般再也摸不着,看不见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楚霸王一世英豪,是何等人杰,到了现在,也化作无物了。这天下江山!究竟是何等美丽,何等诱惑,才引得这天下英雄的争斗?到底,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而那《春秋战国》,于我而言,便也早已不只是一本书那样简单了。
这文字,文学的力量啊!如今最令我向往的,莫过于终有一日,我所吐露的这一个个的文字,能真正的使人为之启发。
这文字,文学的力量啊!若有那么一日,我也愿如鲁迅先生,如托尔斯泰,如雨果,如拜伦、雪莱,以文字歌颂精神,歌颂人间,歌颂那最令人向往的——真正的自由!为此,我也愿以笔代刀,以茶代酒,敬这个最好的时代,敬这个最坏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