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没有劳动就没有教育

没有劳动就没有教育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21:22 被阅读67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断言:“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他还强调:“劳动,这是渗透一切、贯通一切的东西。”

    《朱柏庐治家格言》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日本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就让孩子学习清扫劳动,让学校清洁起来,学生责无旁贷。日本人还认为,清扫环境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涤荡,必须以虔诚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敷衍了事。同时,儿童在动手过程中还可以发展智力及其他能力。孩子缺少劳动教育,并不能让他们在学业上有更多的提升,反而会在人格和非智力因素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其他劳动,其本意是爱孩子,却在无意中害了孩子,让孩子失去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反而可能成为片面的、不完整的人。

    在劳动中,学生亲临劳动场域,有亲身的劳动经历、亲近的劳动情感、亲切的劳动认知,意味着身心一元的认知图式及环境——身体——心智之间紧密的交互关系,也就是注重学生身体体验及其活动方式的具身认知,涉及行为要素、思维要素、道德品质要素的多重统一,需要动作和思维之间的相互联结与交替,需要眼、耳、手、心的相互协调,需要在交往、对话、协作中体悟劳动中所承载的关于文化的、审美的、道德的、法律的多重考量。

    在劳动中,要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和照料他人,通过自己的劳作将自然存在或物质资料转化成为所用的对象,让其体验到满足自我需要的快乐,实现最为基础的自我价值的肯定;要学习创造社会价值的劳作,以便了解劳动对社会的意义,实现个人对社会的价值贡献,体验其人生的社会价值;学会创造性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学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与途径,体验人生的创造性价值;让孩子懂得合作的意义,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价值;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对象,真实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劳动教育的情境是多种多样的。农场、工厂、社会服务场所是劳动教育的自然场所,提供了具有明确目标和任务、对象和资源、环境和场域等情境要素;学校、社区、家庭,其情境具有生活性和普遍性;实验室、艺术馆以及网络空间、虚拟环境等,学生可以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经历具有教育意义的劳动,才可能有真正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需要精心设计,多学科渗透、多路径实施、多形态结合、多功能实现。

    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未来职业发展和迈入社会适应生活方面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应该有职业倾向性课程的劳动教育,其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不是针对某一职业,而是面向各行各业,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必要准备。通过与社会职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适应各种职业的一般性劳动技能,为学生以后学习职业课程打下基础。如设计与技术课程,通过设计与开发产品,让学生了解到市场的需求,研究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数据与资料,并在实验中运用工具、材料与技术去设计、生产产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19.01.31《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劳动就没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ik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