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张图掌握问题管理笔记

一张图掌握问题管理笔记

作者: yannit | 来源:发表于2016-07-10 17:58 被阅读261次

版权申明:

课程内容来自@易仁永澄老师的“解决问题有这一个套路就够了”课程,课程地址:http://blog.hiddenwangcc.com/lesson

问题管理五步法:可以对照最后的流程图来了解整个问题管理方法。

(1)情绪出现-->(2)觉察问题-->(3)处理情绪-->(4)处理问题-->(5)立刻复盘

问题管理几大信念

(1) 情绪出现时,要意识到问题也出现了。训练觉察情绪能力→不抱怨行动

          信念1:情绪是发现问题的钥匙。

(2) 当觉察到问题时,要直面问题,调整到精进模型以利于自我成长

         信念2:问题是成长的基石和资源。 

         信念3:今天跨过去的坎都会成为未来我的护城河。

(3) 在处理情绪时,首先要保持在COACH状态下;其次,区分情绪的发生来源是因为卓越性(对人)还是未完成的情绪体验(对事);再次,若情绪的发生是因为卓越性,最终确定不需要对方改变时,用PDRFS的信念来调整自己;若因情绪的发生是因为未完成的情绪体验造成的,分离小我之后,用TMBRT来跟小我真诚地交流,分析小我的动机。

          *卓越性:通常表现为价值观冲突,是基于身份的判定,会强迫结果发生,常见句: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啊....

         信念4:应当站在COACH状态下,分离小我、理性自我,解决执念和妄念。

         信念5:要拥有PDRFS(排毒润肤霜)的信念,来调整自己内心的情绪。

在处理完情绪后着手处理问题前,我们需要保持以下信念:

          信念6:用BTAFE(白兔爱肥鹅)的元信念告诉自己:任何时候都有至少三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

(4) 处理问题时,需要直面现实(这个是基于事实的评价),承担责任(从我开始改变)

         *价值低的人应该用问题引导的解决的方法引导,而不是期待达到模式引导。价值高的人用期待导向

         信念7:明确问题管理的悖论:一个问题的解决会带来新的问题,不要轻易给出解决方案。

(5) 立刻复盘。未发生的事件是风险,已发生的事件是问题。

        信念8:突发事情永远不是突发的,是风险没管理好。突然事件是由于小我不愿意承担责任引起的。

作业:

1.您之前遇到的情绪问题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将情绪可以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如果您有方法的话,那具体是什么?

我:因自己不喜欢絮絮叨叨的男生,也不喜欢被管束太多,工作中较频繁地与妈宝男组长发生摩擦。每次在我感觉有可能会吵架时我就闭嘴回座位,组长反而要跟我再聊聊。我很烦躁,最终组长因我一次工作记录不详细不完整给经理打了小报告,彻底吵翻。这种情绪的来源是因为卓越性,我需要用PDRFS来调整自己,人和人可以不同,不必非强求别人跟自己一样。

2.今天听课中给您触动最大的点有几个?

我:讲真,听课时没有特别的触动,可能是因为最近翻阅您的博客里面有更多我感兴趣的内容,这次内容反而显得比较平淡。但是,做了一整晚的梦,全是流程图,脑子里一晚上“提纲挈领”在回响…也挺累的。

3.您获得了哪些全新的知识?

我:我觉得COACH对我来说是新的内容,它和BTAFE的内容更吸引我,让我有想要练习得冲动。其他的两个TMBRT和PDRFS,我的做法会更简单粗暴一些,仔细审查这两个的内容,我觉得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当然这种总结方式很直观也很明确,指导性很强。

COACH

C-Center(中心状态 )

O-Open(开放状态)

A-Awareness(觉察状态)

C-Connect(保持连接,不终断)

H-Hold(包容,接受)

BTAFE(白兔爱肥鹅)

B-Best(你已做到当下最好的自己)

T-Three(有至少3种解决方案)

A-Abundant(你的资源是充沛的,张嘴要)

F-Flexible(解决方法要灵活)

E-Effective(有效果比完美重要)

TMBRT(甜面包热汤)

T-Trigger:触发这种情绪体验的刺激

M-Motivation:内部动机是什么

B-Behavior:会习惯性地引发什么行为或情绪

R-Reward:反馈奖励

T-Trigger sensitivity:当完成上述循环,触发敏锐度就会上升。同时会不断强化这个循环。

PDRFS(排毒润肤霜)

P-Permission(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除非你允许。)

D-Differences(人人都可以不一样)

R-Rich(拥有成功与快乐的能力)

F-Fortune(过往的经历是人生财富)

S-Startup(从改变信念开始)

4.今天听到的内容可能对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我:PKS跟工作中的回顾一模一样,可能经理就是用这样的模型来要求我们对项目进行复盘的。我觉得今天讲的内容更多的是在处理自己情绪上的问题,感觉整节课和下来的课后答疑与心里辅导师的作用很像啊…如有冒犯请谅解,我确实有这种感觉。这部分的内容在我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很容易被我忽略,纵然我也有跟同事发生摩擦的时候,我依旧可以沉浸的工作中瞬间忘掉情绪。但是反观,可能以后自己会用这种方法去觉察同事的情绪,从而达到调整控制自己的反应,让事情更顺利些。

PKS模型:

P-Problem,对于问题的论述,通过结构化提问来澄清问题

K-Key,对于本质和要素的论述,通过持续向上提问,不断拉升到概念层次来获取

S-Solution,对于解决方案的论述,需要解决主要矛盾并规避风险。当给出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risk,goal,standardize

原则1 问题未澄清前不要给解决方法

原则2 基于身份的解决方案会带来巨大风险。

原则3 务必解决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可能会激化主要矛盾。

复盘五步:

1-目的,目标(要有边界)

2-亮点是什么,不足有哪些

3-亮点的原因,不足的原因

4-吸取经验和教训

5-下一步行动

5.您接下来决定要做哪些事情?

-搞清楚流程图中的每个节点,并将其电子化保存。

-拿情绪问题(自己的,他人的)多练手掌握这种方式。

-找永澄老师答疑。

6.课程笔记图:完整听课2次,有些模糊的地方重听3次,但是图中“小我说什么”和“处理问题”的几个环节貌似跟老师流程图中有些出去,回头跟大家切磋把它补齐了。开头自己也想听一遍就算了,后来想365元啊,还是认真地一次搞定吧,总不能老犯这种低级错误…吧。

图片发自简书Ap

后记(7/16/2016):

7月9日完成的在线听课,周末两天就匆匆写完了作业。在随后一周内看了别的小伙伴的作业及回顾。看别人的作业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们把课程内容和亲身经历结合,这样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明显更深刻。我自己完全没有把自己的经历放进去,把老师教授的方法运用一番,最后的收获只能是一张流程图和一堆术语,太理论不利于掌握。而且发现自己完全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认真。以后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 每次课程要花时间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这样课程才有可能内化,不然课程依旧只是课程。

2. 社会化学习跟学校学习出发点不一样,不能总抱着“应付作业”这种心态来敷衍自己。我可能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做事的结果却明显的体现出来。

3.以后写作业还是得在电脑上写,这样周围空白比较大,想得也比较多。之前的作业是在手机上完成的,貌似写了很多,其实才几行,完全是种错觉。

4.自己笔记内容很简略,虽然现在还能明白什么意思,但不排除一个月之后自己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省略的内容。还是需要更多的文字来梳理自己的思路,这样半年后再回顾才可以达到了解全课程内容的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张图掌握问题管理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pd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