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越野首百
发烧,成都首百顺利完赛,成绩差强人意,但重在参与。
首百于我具备双重含义,一是协助雪山队友5个月后完成她的168公里越野梦,以赛代练。二是攀登珠峰前的日常训练。
成都100公里的越野赛,实际距离110公里,考虑上次越野参加的为60公里组,此次基本跃升了一倍,能否完赛,从没怀疑过,上了起跑线,目标就只有终点。
运动基础
平日路跑跑量为0,间或爬一次小山,高度1000-3000米不等,不抽烟喝酒,但长期熬夜加班。
以上便是我的平时运动基础,比起很多大神每天几十公里的跑量,自惭形秽。抽不时间,只好告诫自己:less is more。认真对待每次来之不易的运动。
体能具备但体质差,是我最大的特点。长期加班、作息饮食不规律,导致遇到阴雨天气就会感冒发烧。所以对我来说,很多体育运动都需要看老天赏脸。
成都龙泉越野所在地金堂,比赛前天开始阴雨连绵,果不其然,我又开始扁桃体发炎+低烧,浑身开始不舒服,参加比赛还是放弃,就此画上了问号。
是否比赛
事实上,比赛前是给自己首百目标定的是15小时完赛。
考虑上次越野赛的成绩还可以,因此希望此次能取得一个不错成绩。
但发烧的现状,已经无法考虑取得什么成绩,而是能否参加的问题。
早上7点发枪,我6点半过才睡醒,摸了摸发烫的额头,急急忙忙穿戴好便去了赛场。我打算先去看看赛道是否湿滑,如果过于打滑,我便退赛。
由于不想跟大部队争抢位置,我排在最后,滞后所有选手最后一个出发。赛前我爬过两次金堂山,所以相对路线比较熟悉,心态也比较平稳。
心无旁骛
比赛时的我,高度专注,不使用手机,不参与任何交流,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关注脚下。
在我看来,越野和马拉松尽管本质都是跑步,一个在山间田野跑,另一个在马路进行。但越野相对更加灵活多变,充满这种不确定性,一个人可以在短短一天遇到很多突发情况。这是我认为的越野魅力所在。
前三十公里波澜不惊,我一直保持匀速,从来都不是速度型选手的我,由于后出发,每次爬栈道,都要排很长的队伍,干扰了我的爬升速度。
比赛我很少进食,前2个补给点,我都没进入,胸前水杯都是空瓶。一是不想跟大部队挤在一起抢吃的。二是爬雪山很难给人太多进食的机会。
偶遇大神
每个人对大神的定义有所不同,我从来不单纯看运动成绩,因为跟我没多大关系,我更关注人对比赛的理解。
在此次赛道上,我就遇到了这么一位大神。
号码牌001,我当时惊呆了,一号选手怎么会跟我同一个速度。他见我看他,主动跟我打招呼。口音是正宗的北京话,我很少赛道上与人说话,出于好奇,我便开了口。
攀谈之间才了解到,此人姓朱,北京天文台台长,八百流沙三次完赛选手。字面意思不难理解,800即为400公里,流沙实在干旱的不毛之地举办。
我问朱台长为什么喜欢越野,他讲到自己平日工作都是正常普通人不太关心的外太空观察,而越野与人和自然的关系拉的更近,人能深处其中,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外太空的孤独。
我继续追问,完成长距离越野的秘诀是什么。他说了一个字:熬。
但熬有熬的方法,必须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力,而不是千篇一律去模仿其他人的做法。
我跟他交换对极限运动的看法,体力永远不排第一位,意志和信念才是。
他看我脸色苍白,问我是否身体不舒服。得知我在发烧,他建议我关注心肌炎风险,但同时也鼓励我完赛。
真正比赛
百公里越野的真正比赛,我认为是换装后的夜幕降临:抹黑、不好辨识路标、孤独、犯困、看不清脚下,危险系数更高。
如果不是前三名的选手,都会面临夜里如何比赛的难题。Sp7四方村换装点,我更换了全套衣物,由于身体出汗太多,产生了过多盐分,我连内裤都一并更换。
换上了第二双鞋和干燥的衣物,点了碗面。但是老板做的过麻,我吃了一口便作罢。号称补给最好的Sp7,我不到一分钟就离开了。
黑夜里,大家采取的都是结组前行。由于缺乏经验,我观察他们走路非常快,因为每个人都会熟练的使用登山杖。我尝试跟了一小段,完全无法适应节奏,便自己慢跑,享受独自前进的乐趣。
白天赛道拥挤,超人比较慢。夜晚是超人最好的时候,而且每次你超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队人马。整个夜晚我前后超过超了差不多40人。
不知道组委会是如何思考的比赛设置,在CP11设置了一段高爬升,且全用身体开路的赛段。这是整个比赛最难完成且最惊险的苦短,而她恰恰就发生在最有睡意的深夜时间,我多次踏空且衣服被挂在树枝上,有次险些坐在刺堆里。
赛道插曲
此次比赛跟上次比,多了很多插曲。
1,湿鞋:本来就身体和耳朵发热,补给点有人把矿泉水瓶碰到,撒了我一鞋的冰冷矿泉水。跑了一个多小时的湿鞋,身体骤然有反应,更加难受。终于熬到了SP7换装点,刚换新鞋,被一个腿软的选手靠到了帐篷边上的深水里。哎,一脚踩满了水。无奈又去换了双新袜子,但两双鞋全湿。
2,丢鞋:换装点我的第二双鞋只有一只,他们在转运时帮我运丢了。找了半个小时才帮我最终找到。
3,出血:第五功课我的膝盖就被植被的矮刺划开了一个大口子。前两个没有创可贴和消毒工具,我到了第三站才进行了消毒。
4,迷路:夜里路标指示不清楚,我爬了一段悬崖路,感觉爬升过于难,难度甚至高过了九峰山,考虑组委会应该不会这样设置,又返回找正确路线。
关于比赛
1,对外沟通:首先我不得不说,组织方的沟通出现了很大偏差。赛前技术交流会明确说没有身体开路路线,所以后半程我都穿的针织运动服,结果频繁挂在树枝上或者扯开线体。
2,赛事体验:路标标识不清晰,大量似是而非的路段和目标缺失产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体验。
3,赛事补给:前程赛段不提供能量食品,全是水果和饮品。跟赛前承诺的所谓豪华补给差距甚远。
4,装备要求:大量赛前询问如何准备装备,组委会做不到回归赛手本身,做一个百问百答或者清单系统供人查询,全是片段式的微信文章发布,不愿意换位思考,很多选手都是参加工作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个公众号信息查询。
关于装备
为了明年的168公里,我提前买了15000左右的装备。但其实装备并不重要,只是图个轻量化,最核心的还是腿和毅力。
你要问我最重要的一件装备是啥,我只能回答穿一双好鞋是完成比赛的最佳选择。
睡前又连续阅读了三遍师兄分享的日记,我感触良多!
师兄不光文字功底好,逻辑清晰,还非常的有毅力、热爱生活。日记里每个字都透露着真实感受。
这次比赛我报的三十公里,只有师兄的三分之一不到,其实对整个赛事的感受都很短浅,有幸看完师兄的日记,才算得上真正的大致了解的这次比赛的一个基本情况。
主委会的补给、赛道、以及装备讲解等等,其实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准确,有些差强人意。
于我而言,当然感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是第一步,得要从中学习经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将学以致用,这样自己在做的时候,才能做的更好。
这次比赛自己也是第一次参加越野赛,也真正实践感受了越野赛与路跑的一些差异,很喜欢师兄对真正比赛的理解,由衷的觉得师兄是有着一个深度的灵魂,能结实师兄,乃人生一大幸事。
一篇日记,一段故事,一个灵魂,跟上优秀者的步伐,继续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