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思诗文集简文拾贝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作者: 无色生香 | 来源:发表于2021-04-12 06:36 被阅读0次
    • 多对少,易对难,虎踞对龙蟠。
      龙舟对凤辇,白鹤对青鸾。

    • 风淅淅,露漙漙\color{red}{[tuán]},绣毂\color{red}{[gǔ]}对雕鞍。
      鱼游荷叶沼,鹭立蓼\color{red}{[liǎo]}花滩。

    • 有酒阮貂奚用解,
      无鱼冯铗\color{red}{[jiá]}必须弹。

    • 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
      文郎画竹,枝梢倏\color{red}{[shū]}尔长毫端。


    漙漙\color{red}{[tuán]}:露水很多的样子。《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绣毂\color{red}{[gǔ]}:毂,车轮上的一个部件,位于车轮中间,圆形,中有孔以贯穿车轴,外边用数根车辐将其固定在车轮的外缘上。引申指车。绣毂,上面雕有花纹的车子。

    \color{red}{[liǎo]}花滩:蓼,草本植物,叶子略有辛辣气味,开浅红色或白色的花。蓼种类很多,水蓼喜生长在河滩湿地。

    有酒阮貂奚用解:出自《晋书·阮孚传》。阮孚为“竹林七贤”阮咸的儿子,晋散骑常侍,终日饮酒,放浪不羁,在军中任职时,为了喝酒,把军队配发的金貂换了酒喝,遭到有司的弹劫。
    貂,金貂,原为汉代武官所戴的一种头饰,后来皇帝的近臣如侍中、中常侍之类的官员也常戴它,上加金珰,附有像蝉的花纹,有貂尾作装饰。
    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无鱼冯铗\color{red}{[jiá]}必须弹: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时,齐人冯谖[xuān]生活无着,经人介绍做了齐国之相孟尝君的食客。刚到时无人知道他的才干,所以享受的生活待遇很差,冯谖便靠着柱子,一边弹击着他的宝剑一边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后来孟尝君满足了他的愿望,冯谖也运用自己的智谋,使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得到空前的巩固,安安稳稳地当了几十年的相。
    铗,剑柄。长铗,一种剑柄很长的剑,一说即长剑。

    丁固梦松,柯叶忽然生腹上:出自《三同志·吴志·孙皓传》。丁固,字孟仁,在东吴任尚书,忽然梦见腹上长了棵松树,他就对别人说:“‘松’字拆开是‘十八公’,再过十八年我大概会升到三公的位置。”过了十八年,果真做了三公。

    文郎画竹,枝梢倏\color{red}{[shū]}尔长毫端:出自《宋史·文同传》。文同,字与可,宋朝人,元丰年间曾任湖洲太守,故也称文湖洲。他善画山水,特别擅长画墨竹,曾说过:“画竹必先胸有成竹,不能节节叶叶为之。”
    倏尔,双音词,一下子、飞快地。
    毫,野兽之毛,代指毛笔。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va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