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赠刘翰林联句
一九一七年夏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泽东),竹杖草履谒(ye)学尊(萧瑜)。
途见白云如晶海(萧瑜),沾衣晨露浸饿身(毛泽东)。
谒(ye):请见,进见
1917年7月,身无分文的毛泽东和萧瑜从长沙出发,开始里一个月、行程四百五十公里的“游学”。
“游学”是旧社会的穷知识分子靠到处给别人写对联、书信或其他应用文而混口饭吃、获得红包的一种办法,湖南俗称“打秋风”。
在这个“游学”过程中两人扮作乞丐、分文不带,采用旧式读书人的方法,解触了解各方人士,解决途中的食、宿等问题。
路上因肚饿曾拜访一个刘姓乡绅(此人清末做过韩林,后告老还乡,家中富裕。遂而人决定“写首诗送给他,用象征的语言表示拜访的目的)。后刘翰林称赞是写的好,书法也不错,遂给了他俩40个铜板的红包。的红包后二人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饭馆饱餐了一顿,花去了8个铜板。
这是不是属于”文“讨饭?想一想是不是:最穷的人直接讨饭,嘴里念叨:可怜可怜吧!其次是丐帮的用数来宝的形式讨生活;再就是这用文章、学问讨生活,体面不同!
这种行是极具时代特色,现在互联网知识爆炸的时代,这应该是行不太通的吧?!
立:
这两首诗文学性和艺术性几乎等于零。
但从侧面反映了主席常人所不具备的特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乱世也好,盛世也罢;无论穷困和富有,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不但打不死,而且活得特滋润。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主席境界更高一层,不但要独善其身,而且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
主席这种性格,永远不会得抑郁症的,天生的领导者气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