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马赛尔
家里断网了半个月后,开始断断续续翻读纸质书。自从工作以来,看书似乎变成了通勤路上的仪式,只为完成一种阅读的任务。《皮囊》这本书花了大概一周,就这么随意的翻完了,但是阅读的思考却似乎不太轻盈。以至于我每读完一章,总忍不住放下书,陷入自我观照和反思。
作者蔡崇达来自闽南泉州的一个小镇,而我来自赣西某个小山村。读到文中的片段,总会不自觉反观到自己。并且总觉得和作者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都是承担着家里和自己的期望规规矩矩的生活着,又隐隐有着对打破一切规则的叛逆。不同的是,作者至少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着写稿码字的生活。
前几天教师节的时候,给高中班主任发祝福短信。老师很开心的询问到我在做什么工作。我如实回他我在做算法工程师,当然也伴随有一丝得到认可的期许。但是后来想想,老师大概要失望吧。或许从事一些跟文字搭点边的编辑之类也好吧。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都是亲身经历过理想照进现实的体验得才最深刻。梦想,责任有时候不过是掩盖在任性和欲望上的华丽外衣。我曾经固执的发誓,就算要做一个文艺青年,也要做个有钱的文艺青年。多么卑劣又市侩的想法啊。
而如今我开始放送那些虚妄的追求,认真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刻。健身,做每一个简单或者艰难的动作。阅读,看每一篇轻松或者深刻的文章。练吉他,弹每一个简洁或者复杂的旋律。慢慢熄灭自己身上那些不切实际的热望。我渐渐认为,这才是为未来积蓄力量的方式。
关于生活,家长,回忆,人情,故事。这本书里都有所涉及,而且都不是浮光掠影,甚至每一篇都有包容涵盖。可以说回忆构成了作家写作的脉络,思考成就了作品的分量。对于那些提笔写不出东西的人来说,往事就是最好的素材啊。
书里写到的好多人,包括阿太,天才文展,厚朴。作者为我们展示了每一个人身上的可爱,同时也透露出深深的无奈。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开拓出人生的出路。可又陷入自我和生活的局限里。是啊,人好像活得越久会越明白每一个人的生活的无奈和拧巴。遇到不好的事的时候,似乎很难找到责怪的人,或许这也是作者没表达出来,而我妄自印证的道理吧。
最后引用书里的一篇小诗结尾吧。
我生平一定曾路过
你洗过澡的那条河
你的六岁还浮游在河面
我抬起头
看到一个硕大的
橘子
悬在上空
我知道
这就是童年时代的
所有黄昏
——《关于所有旅行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