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修见君。
现在的00后,条件基本都非常好,而有的孩子懂得自己赚钱策划留学生活,有的孩子却表现得迷茫。
孩子迟早都会离开父母身边,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面对这样的“分离”情况,我们该如何帮孩子做准备?新时代如何成为“顾问型父母”?
在采访节目《凌晨零点零零后》中,女孩黄诗雨的话,值得无数家长深思。
她说:
我在大二的时候就一直做兼职,赚每年的学费;
我也担心,我要是未来用了父母的钱去留学读书,他们肯定会说,是他们供养我留学深造;
我想去澳洲,但是学费是70万元,我感觉很有压力,也有可能会放弃录取。

黄诗雨很清楚自己面临的是大学毕业后,想出国留学深造,但是学费又很贵,为攒更多钱,她能想到的就是拼命打工赚钱。
我们很难想象,最多的时候,她居然同时兼职做了6份工作,经常都是忙到深夜,要是得知自己孩子这么辛苦,大多父母一定很心疼孩子。
黄诗雨的家庭条件也很好,父母也支持她留学深造,并且愿意给她提供学费。但是黄诗雨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希望的是,能力范围内,为自己的“欲望”买单。

在中国,这样即家境好,又很独立的女孩子,其实很罕见,咱中国孩子留学,大部分的学费都是需要依靠父母的。
的确,孩子不独立,是当下大多数父母头疼的事情。
那么,到底怎么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独立自主,长大后让父母少操心呢?
01.父母太有钱,孩子很少吃苦
之前在网上刷到一个美国留学生在网上发的一些留学生的生活照。
外表精致的打扮,女孩子们宅在卧室,整天打麻将,房间抽烟......
很明显,这是一群迷失了自我的孩子们,他们对未来很迷茫。
直觉告诉我们,经济条件越好的人,越不容易产生焦虑感。其实,事实恰恰相反。
这群留学生家庭条件可能很好,但是长期被屏蔽在生存的压力之外,因为现在他们有依靠,在未来独自面临外面的压力时候,往往都比同龄人更加的焦虑。
比如:
A一边是:从小就离开父母,或者没有父母照顾的孩子;
B另一边是:从小到长到成人阶段,一切都由父母操办的孩子;
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显然A类孩子的韧性会更强,而B类孩子从小就自由散漫,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成熟后面临独立是很难和父母分开的。
像黄诗雨这样,天生就懂事的孩子,也并非没有焦虑,但他们敢于直面挑战,更愿意独自走出家庭温暖的港湾,去搭建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我都期盼自己能有个像黄诗雨一般的孩子,但是也忽视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02.随着孩子长大,不断分离的亲子关系,才是正常的
怎么说呢,花父母的钱,并非就是“不懂事”,大家不要误解。
你像,不少的父母都爱替孩子安排和规划,尤其是有钱的父母。
这些孩子被保护得密不透风,根本没有自己说话的权利,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父母所掌控,学业、留学、婚姻......都被父母安排得好好的。
动画片《青春变形记》中,美美因为喜欢看演唱会,偷偷去的,回来后,就被妈妈一顿痛骂。
英国有关学者认为:孩子得学会将父母放在第二位,将自己放在第一位,遇事首先考虑自己解决,而不是总是喊妈。
这样说,也许会让很多父母心寒,因为在他们心里,孩子永远是放在第一位,希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赶到。
心理学家曾提出一个“分离-分提花”的概念,刚开始适用婴儿阶段,再后来运用到孩子成长的整个年龄。
是这样的:当孩子意识到“我”的状态的时候,知道父母和自己是分开的两个人的时候,便开始产生了焦虑。于是就开始了对外界的探索、求知、与人交流。在这个时期,便会开始逐渐不自主地远离父母,比如,和父母的建议不同,想法不一,通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掌握了、熟悉了某些处理问题的方式或生活方式的时候,便会自主的回到父母身边。
03.从亲子分离到做“顾问型父母”
以上就是典型的亲子分离的过程,让孩子逐渐形成“个体化的-人”,就如上一期的文章所讲的,世间所有的关系都指向团聚,唯有亲子之间的关系是指向分离的。
如果说你家的孩子有:我是“一家之主”,父母是客,这样的想法,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个体”特征,就能很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任何事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可是,如果孩子在自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容易搞砸事情、摔碎东西......等问题,这就又需要另当别论,这个时候父母一定是需要插手管孩子、帮助孩子,这个时候你不要认为孩子依然是离不开我们。其实,这是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导致的,父母不要因此焦虑而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影响。
一方面,父母操心孩子的未来是对的,在孩子自主的同时,给孩子适当的协助和帮忙。
另一方面,“个体分离”并没有完成,学会独立这件事需要一个过程,教养孩子成长也需要给父母时间。
所以,就需要父母足够的耐心和相信孩子的信心,孩子能读懂父母的表情是天生的,但是不要轻易让孩子读懂父母的焦虑,因为这会传染给孩子,导致孩子因为父母或者家庭、某件事,变得焦虑而影响生活。
当孩子开始懂得“我”个体存在的时候,父母在家庭当中,就应该及时学会充当一个“顾问型父母”的角色。
首先,父母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任何家庭困难、事业或者工作矛盾、情感问题,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因为这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与孩子无关。

顾问型父母,就是要把孩子的问题还给他们自己——无论家庭作业还是人生未来,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只需要引导孩子思考,提供建议但不强求改变。
最后,建议父母需要记住四句话:
①不要总让孩子听你的,孩子要学会违背父母的意愿做事;
②孩子不想要的东西,父母不要强行施压给孩子;
③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不能迫使孩子的意愿而违背内心;
④学会让孩子得到想要的,放下不想要的。
作者简介:修见君,一个爱读书,善观察、勤思考的分享者。专注读书学习的90后,喜欢成长自己,就关注我吧~
看完这篇文章,欢迎留下你的思考,我们下一期见。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