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会的艰难岁月
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转眼工作二十年了。
2003年夏天,天气炎热,韶关大旱。
在韶关汽车站一下汽车,我就想逃离,想逃离这潮湿、闷热的天气,这样的天气和昆明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坐着绿色的班车去公司报到,一到厂里,家属区黄色、灰色的老房子映入眼帘。厂区道路弯来弯去,把我的理想甩得远远的。心中默念,我是大学生住宿条件应该会好一些。
分到宿舍时,身子裹着30多度的高温,心却是凉的:宿舍单间,一张铁架床、一个风扇、一张凉席、一套黄色的木头桌椅,难以接受的是,整层楼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这个公司好像还生活在80年代,想走。
但因工作来之不易,忍了。
住在顶楼,炎热难忍,最热的时候铺着竹片凉席,像躺在蒸笼里一样,感觉随时变成小笼包。
一年后,家里的必须品一件件添置,终于攒够了买空调的钱,1700多元结束了难忍的炎热(那时经济条件太有限,1700元的空调对于刚来的大学生已是奢饰品)。
解决了炎热,不一定能解决严寒。韶关的冬天来得措不及防,昨天还热气腾腾,一夜间北风就瞒着秋风提前来了。
记得第一年宿舍只有一张凉席和一个床单,北风来时,晚上冷得睡不着,第二天从银行取了钱去马坝买棉被,因为钱少也没有太多选择,买了一张粉色的棉被,判定标准只有一个,暖和就行。果然是暖的,那个棉被伴随我走过了近8年的时光。
韶关的春天也冷得离奇,有一年,明明已过清明,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感觉骨头都是冷的。家里的薄棉衣根本无法御寒,无奈跑到马坝买来一年里面带毛内层夹棉衣服,顿觉温暖。
住宿舍最难解决的洗澡问题,特别是冬天,整层楼只有两个太阳能冲凉房,前面的人冲完了后面的人基本上只能冲冷水了,我长白班下班比倒班的晚1个小时,所以,基本上每次都要冲冷水,后来我就在宿舍烧水,一桶水冲凉,一桶水洗头,这样坚持了三年,虽然后来回想起来蛮有意思,但当时确实感觉很委屈。
当时的单身宿舍,除了洗澡,洗衣也是个大问题。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大件的衣服要么放到学校的洗衣机里洗,要么放假回家时让妈妈洗。可工作了,宿舍不方便安装洗衣机,更不好意思坐车千里让妈妈洗。就这样,用手一件件洗,天气干燥还好,韶关的春天潮湿到墙壁都出水,衣服永远都干不了,每次看到走廊里一件件湿哒哒的衣服时,总是替他们感觉到冷。
结婚后,我坚决要求搬离宿舍,出去租房,这才在2016年解决了洗衣、冲凉的问题。
初到社会,要解决的还有生活技能问题。在工作前,我从未做过一顿饭,妈妈只教会了我洗衣服、洗菜、洗碗。工作后,因为是随男朋友一起上班,所以起初是他做好了饭再上班,然后我热一下就吃。但时间长了感觉旧饭还是不好吃,就萌生了学做饭的想法。
还好,广东菜是比较好做的,一些菜,比如蒸鱼、蒸腊肠,和饭一起在电饭煲里蒸就可以了,我终于解决了自力更生的温饱问题。
但生活的经验还是太少。记得第一年年三十,单位的师傅让我们去他们家吃饭,吃过饭还送了几个粽子让我们带回去。因为当天晚上吃得太饱,我极不情愿地把粽子带回了宿舍。
然而,第二天,就被现实无情地打脸了。当时男朋友上夜班,一回到宿舍就睡觉了。我一早出去菜市场买菜,谁知道年初一竟然没人卖菜,我空手而归,想到男朋友醒来也要吃东西,就强忍着,等他醒来后俩个人把粽子炒来吃了。
从此后,一到过年,我就会提前买点吃的放家里,以防饿着。还好,后来,菜市场过年都有菜。
二十年前,初入社会是艰难的,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我们更是如此。二十年后,回望那段岁月已是云淡风轻,但却弥足珍贵。
现在公司把空调、木床、柜子、床垫、窗帘、厨具、冲凉房都一一给大学生配置到位,还有安家费,他们可以实现一入职就公寓式入住,这是社会的进步,更是新人之庆幸。每每看到他们时,我就感觉到满眼的羡慕,假如让他们穿越到我那个时代,他们是否能克服困难在一个地方深耕20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