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买好几本外国人写的书,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现在想一想有点后悔。外国人的名字不容易记,有些句读不通,理解出来很困难。不过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喜欢做实验,有数据,有逻辑。不像中国人写书那么不负责任,举一个特例,得出一个结论。这类书看了还不如不看呢,纯属误导读者。例如,我很反感心灵鸡汤的书,它们好害人。
我买了一本《思考,快与慢》,里面讲了大量的实验,可能是我才疏学浅,有些内容看不懂,我只好跳过去,只能理解一个大概,当然我也不能保证自己理解的全对,这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
我认为原因一是翻译过来的书,为了准确表达出原著的意思,语言很难做到简练;二生活习惯及社会文化不同,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及社会文化了解,但外国的我们缺乏了解,就会感到难懂;主要区别在语言习惯,中文用修辞,成语,歇后语,俗语等所以好读些。三,我没有类似的经历和知识面相对窄造成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一,不看完全翻译过来的书,这类书是很难消化的。不要看别人编著的书,这类书大多数是假书。这是自己总结的教训。
二,挑看得懂的部分读,实在看不明白就先跳过去,也许以后看得懂,当然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参考一下其他的资料辅助阅读。
三,多读几遍,有点耐心,不要急功近利。
要告诉自己,一切都靠积累。
四,实在不行,就看别人写的评论,和自己对比一下,知道自己有什么认知上的误区。
备注:有些内容参考了一些资料,加上我的一些思考。不正之处,请批评。
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