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近日,随着《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的推出,教育板块强势拉升,总算一改之前的颓势,好好反弹了一把,多支教育股涨停。与规范限制课后辅导机构的政策不同的是,这个新政策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如果说之前的针对教育培训辅导机构的政策对各家教育培训公司带来了一阵寒流的话,那么现在这个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温暖的阳光照耀,这就是所谓的给教育机构关上了一扇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吧,该怎么做就看各教育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最近看到有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破产的消息,没有破产的也身陷寒流,盘算如何过冬。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培训机构恐再难以有以前的辉煌,不管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如果一旦被证实违规操作,后果不言而喻。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谋划转型来适应未来的竞争才是上策。
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从2000年左右的100万级别的毕业生人数到2021年900多万毕业生人数,人数翻了几番,虽然这极大的提升了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数量,但随之而来的毕业即失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许多人发现,一个家庭含辛茹苦培养一个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却发现大学生的工作机会竞争十分激烈,似乎大学人才严重过剩,相反不少加工制造企业发现招工难,难招工,高技术工人成为稀缺人才。一个过剩一个短缺形成鲜明对比,可是又很难调和,毕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需求和工人也很不一样。这无疑是人才培养的浪费,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就业压力和招工困难。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此时体现出来了,国家出台政策就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这不但是给一些教育培训公司转型的方向指导,同时也给社会和各类学校、家庭给出了新的方向:国家将要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了,你也不用一条道走到黑,考大学也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其实职业教育一直都存在,只是不温不火不受人关注而已,很多地方中考后学生半数左右才能升上高中,其他的半数分流进了职校或其他方向。大家往往更关注升学的50%,因为这些人将来有希望考入大学,成为“精英”,实际上能够升上211、985等类型大学的人数的比例也不是很高,更多的大学生只能进入其他各种类型大学,这些学生将来能够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就更加少了。况且现在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和往昔大不相同了,如果不能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就业也会是个头疼的大问题。
要改变目前的现状也许仅仅靠一个这样的政策还难以很快实现,还需要从根本制度和社会需求上下功夫。只有职业技术人才的各类待遇和社会地位得到根本的改变,职业教育才会真正火起来,社会的真正人才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才能真正缓解,此时教育培训机构不用号召,会真正乐意并且争先恐后向职业培训机构转型。
往期部分文章,点击以下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