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假装恭敬地接过尼姑庵住持递给我的发票时,我心里的怀疑已经达到了极点。
那时多年前,我陪母亲到尼姑庵为去世的父亲做法事。我本人并不信佛,母亲信,做儿子的当然应该陪同。当然,对于自己不了解的另一个世界,我的敬畏心还是有的。
住持是一位来自九华山佛学院的美女硕士。她送了我一本经书,我打开浏览了一下,看到这里面说佛教提到有六种存在界(称为六道):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每一道都是六种主要烦恼的结果:骄傲、嫉妒、欲望、愚痴、贪婪、嗔恨。这些对我而言是新知,不管信不信,了解点新知识总是好的,以后也可以作为“社交货币”。

但再看下去,就有了怀疑:书里通篇说了很多人因不敬佛而得到悲惨的结果,这不是销售技巧中的制造恐慌心理吗?佛的慈悲大爱在哪里呢?
最后,当住持用现代的打印机打出正规发票,盖上图章,并说这是正规发票,然后交到我手里时,我更是崩溃了。
现代教育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却是崇尚怀疑,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对什么都怀疑,并为此自豪,好让别人把我们当成有智慧的人,随时指出什么是错的,而不去问什么是对的或好的。
其实,自己既然知道懂的很少,为什么动辄怀疑经典,是否可以换一种「神圣的怀疑」,与其怀疑经典,何不怀疑自己的无知、自以为是、执著和逃避?何必去拘泥一些貌似商业气味的表象就放弃了对佛教这个博大精深学问的探究呢?
佛教其实是一种哲学,用一套完善自洽的理论去解释世界,比如它把人的整个存在分成四个实相:此生、临终和死亡、死后、再生,用四种“中阴”来解释,即此生的「自然」中阴、临终的「痛苦」中阴、法性的「光明」中阴和受生的「业力」中阴。
要点在于:它们都属于极度不确定的时段。因为生命只不过是生、死和过渡期的永恒流动而已。
此生的自然中阴跨越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它的教法让我们清楚知道为什么这个中阴是如此珍贵的得度机会?它对人的真实意义是什么?这一世我们幸得人身,最重要和最应该做的事是什么?
为此,我们首先应放下自己的傲慢,去“闻”听博大的陌生知识体系,然后,透过第二种智慧的工具——思,就可以加深了解。
最后,采用智慧的第三个工具是禅修,透过禅修的过程把所得到的智慧付诸行动,并直接运用在日常生活的所需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