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群对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接连几天日更团有小伙伴退出了,早上看到人又少了一名,心里莫名有种担心,这样下去人越来越少了怎么办?于是我下意识的认为群里的人离开是因为在这里没有办法获得能量和收获,于是做出一个判断就是觉得找来一个榜样,可以为群里带来正能量和起到激励作用。
事情的起因来自于我害怕日更群的解散,觉得它需要注入新的能量。那么这样的做法是否是低水平的努力呢?这里我试着通过事情本身和人两个方面来考虑看看。
我眼中的日更群
-
在我看来日更其实是自己的事情,一堆人凑在一起写日更打卡是为了互相激励。对于像我这样还需要外界帮助的人来说,是很好的一种勉励的方式。
-
日更群是干什么的?我认为是一群想日更却觉得自己一个人日更不能做的很好的人,想一起互相启发互相激励,能吸取能量,还能利他而组成的小圈子。
-
在这里你能看到别人的日更,知道有人在等着统计你的日更,你能看到别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出来,勉励自己加油跟上。
-
在这里你能看到有人和你一样落下了今天的日更,明天又重整旗鼓继续奋战。
-
在这里你能看到内心的小我,在别人身上显现的行为,也能从别人身上看到理性思考的成果。
-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成长的微型生态圈,它不是顶层也不是底层,而是大跨度的中间地带。
对日更群的情感
- 从去年开始日更到现在,中途不知萌生了多少次想离开的念头,对它又爱又恨。日更说起来轻松,可是对于从来没有日更过的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在没有学会在因上努力之前,它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 日更群里的日常打卡态也是经历了几重更迭。从一开始的斗志昂扬,到后来的萌生退意,到躲懒耍滑,到重头反思,再到世界观的更迭,这一路走来,日更群成了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笔。
- 在这里,我经历了精彩的与大象的主权争夺战;在这里,我看到了成长过程中的小白的心路蜕变史;在这里,我是主角也是配角,是编剧也是导演。
- 这里,是我留下成长印记的地方。
自从好好学习的领读,世界观的更新之后,日更再不是我的负担,它成了我重要的因,不需要外在的刺激,我都会优先去完成这件事情了。因为我知道了要在因上努力,因此,我只要不断践行彻底畏因,日更就不再困难重重了。
前提假设
表层原因是我习惯这里打卡,不想它持续的减少。
深层的原因是我也觉得日更群活力在消退,它需要注入新的能量。
我的前提假设:
- 这个群是一群需要外在力量帮助才能更好日更的人为主组成的一个群。这里的人离开要么是因为这里无法获取更多的能量,无论是觉得群内打卡层次与自己能力不匹配,还是因为有更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吸引了关注,从而离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所谓对错,都是一种选择而已。
- 人员的不断离开会对留住群内的人的积极性,造成或多或少的打击,从而人数持续减少直到群消失。
- 如果有榜样的力量来到日更群,会对群内伙伴产生鞭笞和激励作用。
- 跳票和请假都有不想日更的想法在里面。如果有更多人坚持打卡能给其他人带来能量。
自省
这里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认为事物都是唯一因素导致的结果,其实事情的原因通常都是复杂的多重因素构成。过于强调果,得到的也只不过是低维的最优解。感谢永澄老师的点醒,在因上努力就好。
因此,是不是能邀请他来日更群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希望分享一位带给我力量的伙伴,让同样希望获得榜样力量的伙伴认识他。也让他也能知道他,就算悄悄的日更,也能利他。
这里我隆重的推荐这位给我很大触动的伙伴——俱乐部的产品经理刘志勇。
他和永澄老师一样持续不间断日更。就算剩他一个,他一样每天日更,目前已经坚持了128天。他是【跟着永澄老师热情日更】群里唯一一直日更打卡的人。我躲懒的时候,他在日更,我想请假的时候,他在日更,我在过年,他在日更,我想糊弄的时候,他还在热情日更,特别佩服他的毅力。
交流后的收获
我总是特别的喜欢励志故事,对这个一直坚持日更的能人,十分好奇,这大过年的都还在日更的人,除了大大也没几个人了,你就没想着要休息一下吗?就你一个人还能坚持打卡,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决定做了就努力做下去呗。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把它做好。打卡是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仪式,并且对自己也是一种督促。
"简单"二字一下子击中了我,有时候我们要的就是“结硬寨,打打呆仗”的简单。找到有价值的,被低定价的事情,再“简单”的干丫的就是大概率的获得成功了。
可是想着自己的日更波折重重,于是又不甘心的问他:“你的小我不和你抗议一下?它就老老实实地的这么听话吗?我的小我都不知道闹过多少回了。”
最开始的时候,挣扎纠结都有啊,所以开始要用“结硬寨,打呆仗”来勉励自己,到后面就会好一些,等成为习惯了就好很多。
看到这里,有没有一种释然的感觉?谁没有小我,方法也好,仪式也罢,重要的是你到底要不要做,是发泄情绪还是落到实处,是关注在结果上还是关注做因上,这就是造成人与不不同的大概率的原因。
再谈日更群
- 有伙伴建议日更团是不是应该想什么办法让它更有吸引力,让更多的人主动要求要来,而不是邀请来的。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我很认可,希望群更好,更有活力也是我所期待的。但这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 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日更群的意义可能都不同。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 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我们努力的因是什么,做的事情是否可以从中中抽取底层经验的通用规律,我们是否一直在做大概率的事情。至于最后的结果就坦然接受吧。只要我们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假设,越来越接近的还原上层的真实,就不枉在日更群(无论它叫什么名字)里走一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