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门铃响得知门外有人来访,电话铃响得知被人呼叫,设备中例如短信及各类产品的消息推送也起着类似的作用
不同的是,消息推送的重要性随着(通知)被滥用变得不那么重要,起到的作用远没有现实中那么急迫,大多数短信沦为验证码及各种优惠促销。
随着信息爆炸,通知越来越多的通过各种方式触达用户。比如消息未读的计数及红点提示,即使我们就已经知道当中的作用并不重要。当通知内容变得次要且被滥用,似乎成了违背设计原则的功能--中断用户当前行为。因为它打破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层级关系,破局至产品之外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这是一个非常打扰的行为。举例:如果我在看书,突然收到一条不重要的信息,我一定会非常反感。所以为了不被红点支配,不让通知干扰,我会把手机里所有产品的消息推送关闭。
同样,很多用户沉迷通知的使用,它所控制的是用户对某个产品的控制欲,担心错过某条信息,比如kol发布一条小红书,吸引很多点赞评论关注,而他又不可能时刻盯着,所以通知这时候就起到一个很好地作用。
对于优秀的产品人或设计师,包括运营来说,利用好通知,就能掌握用户心理,巧妙的将用户留在产品中,甚至有助于和打算放弃产品的用户建立联系并促进互动。
一、通知的组成部分
定义:一种吸引用户注意的功能模式,让用户获悉新事件的信息动态。产品将其发送给用户并与用户产生交流。
有定义可知,通知有两种形式,分别是被动只读型和操作反馈型。被动只读型是指该信息可读,但不可进行操作;操作反馈型,指用户可对该通知进行操作,如某宝订单支付成功后的地址信息确认通知。
1.消息中心
image.png
这里消息中心,指信息汇总中心(邮件中转站),但不一定是信息来源。意思是信息来源可能是有很多用户在你的文章下面点赞了,而这个点赞行为被汇总到了消息中心,再用消息中心指引作者去到文章页面查看详情(最终节点)。所以它是一个汇总表。但也有可能它就是信息来源点,比如一些系统通知,告知要升级,因为它没有其他功能可承载,所以只会在消息中心里出现。
或者类比ios系统的通知中心,如果通知是app推送的,那么它会指引用户进入某个app;如果通知是系统行为,如勿扰模式,[6:00前来电和通知将会静音]这个通知, 是只可在通知中心进行操作,想要更改,就需要手动打开设置。
2.通知指示符
3.信息标题
主要是指该信息来自于谁,或属于什么子类型,比如用户互动点赞消息,评论消息,系统消息等等。用户可以通过标题来获悉该信息类型,再通过内容摘要来判断内容是否重要。当然摘要如果过长,就需要省略处理,引导用户进入消息源或消息中心。 image.png
4.推送时间
5.推送图标
我们经常会在各类产品中发现不同通知的类型会汇总在各自的类型下。包括用户所接收到的信息,通常也会告知用户该信息属于什么类型。有时标题可能会更细,但是用户通过图标可以判断该信息属于什么类型,甚至都不需要仔细查看标题和内容。[图片上传中...(image.png-8d0694-1606376556559-0)]
但是,并不是所有产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图标来判断,有时候图标只是一个大方向,如果手机锁屏,相对于用户来说,这条通知只是告诉用户该信息由什么产品推送,而并不能指向至该产品的什么类型的信息。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根据业务的场景,谨慎地选择图标。 image.png6.阅读指示器
就像上面提到的红点,进入app的消息中心之后,所显示的内容
image.png
7.操作行为
这里的操作行为分为两种,分别是App外与App内,他们之间的操作逻辑与展示形式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分析。IOS系统通知的清除操作,只是在系统的通知中心将该信息清除,进入具体App后,这条消息还是会存在。而在App内删除该条信息,则该信息才会真正消失。 image.png
8.小结
大部分系统或产品的通知组成,都可以通过此图概括,唯一不同的是它们会随不同的业务而发生变化。比如豆瓣的推送信息告知用户近期有新的电影上映,那么通知来源要么是电影模块的功能详情页,要么是通知中心的系统消息;而通知类型就是内容更新;详情则根据具体内容来组合排列;最后送达至用户。
而其中的差别是,如果是通知中心推送的,用户点击后则进入通知中心列表,如果是具体功能推送的,那么用户点击进入的就是具体功能页面。 image.png
由此可以看出,通知是有具体模式的。一旦确定了通知的主要目标,以及想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它们如何对业务产生作用以及对用户形成吸引力,就可以确定通知的具体样式了。
二、通知的使用方法
常见的通知类型
1.用户信息类通知
主要由用户主动生成发送至其他用户被动接收,作用是促进用户与用户之间但互动关系,以提升用户使用产品的评率与时长。比如微信消息发送,知乎私信,手机短信等等。这种通知,可给予用户操作也可不给予操作,不操作就是读取,并回复;操作就是可对该用户的信息进行屏蔽、已读、删除等设置。
这是最常见的通知类型,在多数社交产品与有社交特性的产品里都能看到。
*说明:
之所以给予用户信息的操作行为,是因为用户信息可分为感兴趣的与不感兴趣的,它主要取决于人。不感兴趣的人,频繁的发送消息,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毕竟有很多用户消息并不是用户想要接受的,所以在社交产品里,用户可删除好友,或拉黑好友;在有社交属性的产品里,用户可拉黑账户,已达到不被骚扰的诉求。
如果没有达到删除好友的程度,也可对该好友的信息进行屏蔽,甚至对该好友信息做已读而实际上未读的处理;或者对重要信息做未读而实际上已读的处理。当然,用户还能对群消息做更复杂的设置,这就是产品对这类通知的一种优化方式。
2.系统推送类通知
内容大多是系统升级,密码更新等。这类通知是用户被动通知,且对于系统与用户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也有类似app更新说明的通知,告知用户新功能有什么变化,或系统更新了上面等等这种不重要的东西。对于这类通知,用户大多无法进行设置,因为它们比较强制,没有可商量的余地。类似于告知用户:我们有新的消息,比较重要,你来看看,即使你不打算更新或执行也要看看。
*说明:
系统类通知,通常来说较为被动,要么牵制用户执行操作,要么就是提醒用户系统近期做了更新,或者是一些并不重要的信息提示,比如勿扰模式。强制类系统通知不能频繁,否则会给用户造成控制欲反制的副作用。类似于本身用户使用产品需要对产品享有控制权,现在反而被产品控制,这是不行的。
3.通用推送类通知
比如点赞/评论,内容更新等,这类通知如果是忠实用户,那么或许不会反感它的评率,当然还是需要适当。如果普通用户,那么造成的影响就是直接关闭所有通知。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反感通知的主要原因:内容不断更新,随着时间推移。每天推送过多无用的通知,包括只适合一些符合条件的用户参与的活动通知也推送给所有人。即使像某团一样,经常弹出开启通知的弹窗,也依然无法唤回用户。
*说明:
通用型通知,如果业务很复杂的产品,就必须建立通知推送的功能模块,给予用户进行选择接受哪类信息的权利。允许用户进行相应的设置,如活动类推送可拒绝接受。很多产品中都已经置入这样的推送模块设置。 image.png
4.智能推送类通知
大众点评等产品在你切换城市,产品就会推送通知告知用户该城市有哪些值得游玩的景点与品尝的美食。虽然这类通知算不上智能,但至少在用户群体中存在这类诉求。而这类诉求有时候并不能主动感知,因为用户可能会想不起来通过哪类产品来查找附近美食。当这一条通知出现的时候,正好解决了用户问题,提升了用户对于产品的好感度。
现在产品的通知趋向智能化,不会三更半夜发来一条无关紧要的通知。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产品、设计、运营,在这方面没有下功夫,只是将通知作为一种普通工具来使用。导致用户开始排斥通知,将其强制关闭。之后,很难再让用户开启,同理心效应,当做这类功能的时候,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如何被其他产品打扰的。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我相信未来的通知系统会更加全面,且能做到千人千面的模式。
5.小结-通知该如何设计
a.干扰最小化:通知本身具有强制性和干扰性。它的目的是把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产品上,所以要认真思考发送通知的内容、时间、频率;不要提醒用户当前屏幕上已经处于展示状态的内容;也不要推送与用户无关的系统信息。
b.跨设备:当用户读过了某条信息,这条信息应该不再做展示。同理,用户也应该能够在其它更适合接受消息的设备上找到已读信息。用户通知应该在所有设备上进行同步。
d.时效性:良好的通知应尽可能实时推送。而不是等事情过去很久了才推送给用户知道
e.支持汇总:把同类型的通知合并为一条,并显示消息未读数量。也可以考虑一键展开通知,显示信息详情。
f.可操作性:把通知和操作结合起来,让用户不需要打开首页就能对特定通知进行常规操作。操作应该清晰明了,且仅在未重复默认操作时提供(?)同时操作应该是有意义、实时和内容对应的,并且能让用户完成某个任务。如案例一,可以自不打开邮件的情况下,直接对通知进行管理、查看和清除。案例二中的操作针对的是未读邮件,可便捷地在通知版面进行回复、删除、标为已读或垃圾邮件
三、总结
1.通知具有召唤属性,但是频率过多就会变成干扰,所以要注意通知的频率与内容重要性
2.设计师或产品经理应该将通知的内容分类梳理出来,以便维护或新增必要需求可能需要用到的推送信息
3.通知一般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推送只读型,一类是操作反馈型;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通知做好对应的设计,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想要利用好【通知】,也需要对业务有详细的了解,再带入本文所列举的注意点,就可以设计出一个体验更加的通知模式
5.通知规则不会脱离本文范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