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20053/34bfbcf31777ee1a.jpg)
我的旅行,也算多也不算多。经常想放飞自己,但是到这个年纪,已经完全丧失了独自旅行的勇气。不喜欢一个人处理旅途中的繁琐,不喜欢一个人独对全然的未知。过往所有接收的信息都在身体里留下了印记,它们让我有各种怕,那么多人的那么多意外,不停昭示着无常。
我也害怕一个极端的无常就那样没有任何征兆的降临,降临在我的头上。(仿佛写下这样的字句就增加了其中的可能性,使我感到恐慌)历经千辛万苦才了知了生命的宝贵和短暂,看到了那么多对我重要和珍贵的人和事,我是如此的眷恋,想要完整的体验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分每一秒。所以安全成为我生活中最要紧的一个命题。
嗯,今年我们有一次出行的计划,但是我甚至害怕说出来,我害怕招惹到超自然的眼的注意,我甚至斟酌着措辞,惧怕用不好的字眼,害怕应验。想到这里我甚至想删掉这段话。就像某种说法,不要晒孩子的可爱,小心被“撒旦”盯上,不要在年老以后庆祝生日,小心被死神惦记。
林徽因说得对,过于完美,便要惊心度日。得失总是在相互的抵消中达到平衡。我这还没达到完美呢,就如此心惊胆战,如若完美,岂不更加如履薄冰。人们害怕痛苦,但如果以身试之,人们同样也会惧怕美满啊!难怪每次我买的新手机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摔出点瑕疵,于是便觉得安心了,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维护它的完美了。
我最早的旅行,是高中时跟随英语老师一起去参加英语比赛,那是我的学生时代遇到的生命力最旺盛的老师,总是热情洋溢甚至激情澎湃,部分与他刚毕业就职有关,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他对英语的热爱也激发了我对英语的热爱,所以我连语文早自习都在熟读英文课本。他选中了四个英语迷,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他像一个大哥哥,现在想来,倒是填补了一些我早年一直缺乏的依靠和引导。只是后来听说他的勃勃野心也在生活的磨砺下湮灭,这是多数人的命运。爱不但需要热烈,还需要持久,也许比起热烈更重要的是持久。
在比赛结束以后,他提议带我们去游玩,我也不记得我们是怎么到达一个湖的,三面环山,静谧幽清。我们五个一起在湖面上划船,畅快的笑声。那是生命自由绽放的一个体验。因为很喜欢他而不是爱慕他,所以不需要隐藏自己,感觉很自在。彼时我在暗恋我的历史老师,如果换做是他,我还远远没有能力自如的呈现自己。
然后是大学毕业前夕,与班级的同学南岳衡山毕业游。因为贫乏(经济的和思想、眼界的)导致的自卑心理,以及长期处在失恋的抑郁状态中,还有对“我是谁”、“人生的意义何在”的虚无感和迷失、追索中,以及对肤浅幼稚的生活追求的蔑视和排斥中(多年以后才知道这只是无力的防御),大学四年我跟本班级的同学交情甚浅,仅仅只与同寝室的几位伙伴有较深的关系,那是因为在与她们的关系中得到了理解、认可与欣赏,我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的,无须顾虑被轻视。然而专业细分,我选择的专业让我最终形单影只,离开了这个唯一的温床,我变得更加孤立。所以在最后的班级游中,到如今竟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同学的印记。(书写让我发现,年轻时的我在无意识当中抹去了不堪的记忆,并且选择性的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一方面是彼时的我没有丝毫的力量来面对内心的不堪、自我的不堪,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年我都执着于成为一个“更优美的我”,潜意识在配合我的虚弱,用记忆配合我塑造着自己可以接受并感到满意的自我意向。一个虚弱的“我”总是有太多的小动作。)
我只记得当我登顶南岳,到达山顶的庙宇,看着其他人都一副虔诚的模样叩拜许愿,而我则心如死灰,甚至生不出向神灵祈愿的欲念。我彻底的迷失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中,感到自己像尘埃一样微不足道又力量微薄,发不出求救的呼声。当时的想法是,即使真有神灵的存在,即使被神灵搭救了,如何去生活呢?为了什么而生活呢?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我没有许愿,时隔多年以后,曾经遗憾竟然没有许愿,据说那里的神佛很灵验,很多人每年从外省驱车上山还愿。我责备自己,看吧!怪自己没有信仰吧!后来的困顿和痛苦就是没有信仰的惩罚!因为没有一颗虔诚的心而遭至的惩罚!然而再到后来,我庆幸自己没有许愿,我终究没有底气把整个人生托付给莫须有的神佛,我会担心临终之前讥笑自己的愚昧无知,未曾为自己的人生全然的努力争取过,在膜拜信仰提供的抚慰之下,自欺的虚度人生。
到更后来,我则庆幸自己没有许愿,更庆幸曾经的那个愿望没有成真!如果愿望成真的话,我当时一定会许愿跟我爱的初恋终成眷属。那么我就没有机会踏入后来的混沌不清,没有机会最后把混沌理清楚,最后我还是会带着一堆困惑死去,那才是对我的人生最大的惩罚。真是感谢造物的眷顾,潜意识总是会做出对她的主人最有益的选择,只是那最有益之处,通常掩埋得太深,需要漫长的时日才能显现。
然后是初工作时与上司们一起出差兼游玩。在西北的黄土地和戈壁上,我遇见了自己的魂。我的魂是苍凉又苍劲且沉着的,广袤的自由,过滤出纯粹、素朴,如同万物一样生长出自己的曲线。那是生命本真的美,以及它存在的充分理由。
还有上海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经年累月的演奏,仿佛时光于他们是永恒静止的。
扬州细雨中的青石巷,照见我内在那些长久不为他人进入、不被我自己允许的伤感和落寞,还有深深的遗憾和底气不足的询问,它们穿上诗句的外衣跃现于我的纸笔之间,跃现于我意识的表层。
烟雨江南(2005)
三月
是一场处心积虑的游离
(是的,我想跳脱于现实的生活之外,深入我的内心那个无人问津的地带,回到自己的世界里,那让我感到真实存在,而忙碌于办公室里,让我感到我并没有在真正的活着,作为一个生命我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我也看不到人作为生命的意义所在。)
江南陌地
放生的记忆
(在一个陌生之地,在一个不受旁人约束之地,我得以短暂的做回自己,把平日里忙于压抑的此起彼伏的记忆放生,那时的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因为理想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切实际,与周围的世界是如此格格不入。)
浮尘般落满我的镜鉴
(它们是如此之多且汹涌!)
与我的一颦一笑
息息相关
(它们决定了我是否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到:对,就是这样的,生命正是如此,人生正是如此!)
杨柳垂下稀疏的发辫
(多羡慕一棵植物,它们没有人的迷思,它们只需要随季节的变迁消涨。)
一支竹篙
撑破淤积的愁
(总有那么一股不灭的力量,像竹篙一样,刺破表面的平静,让内在汹涌不息的挣扎和迷思溢漏出来。)
越过暮霭和尘埃
白墙 青瓦
石板路
(它们是我不渝追求的品格,我没有能力放弃对他们的追求。即使现实的打磨让我疼痛和沉郁。)
又是当年雨
(总是会回到起点,无数次回到起点,因为内在的那一段路,还没有开始走,总是要去走的。从进入初恋开始,这个命题被揭开,宿命般无从逃避。与其说对初恋念念不忘,不如说根本抵御不了关于那些命题的迷思的牵引。)
厌弃犁耙的城市
春天怎样
破土而出
(在这个视沉思如无用之物的俗世,在这个物质至上的城市,我那孱弱的思想的春天,如何找到它的出路呢?这是当年最困扰我、让我感到最痛苦的问题,也是在自己弱小的力量面前感到最卑微的人生阶段。)
当我与老公孩子一起去到云南的时候,已经是我雨霁天青的时候了,走过了人生的漫漫征程。看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在,一切如是刚刚好。力量来自于洗练。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深入自己的心境,深深的潜进去,信任它的流向,如一叶扁舟顺流而下,终有行到水穷,坐看云起的一天吧。愿行进中的我们都有足够的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