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恐惧》《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2018.5读的
图书已经还至图书馆,其实自己虽然看过这两本书,但映像不深,且都的都不是太懂,影响自己的观点也不是很深刻。
所以千万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去随便敷衍一本好书,如果不能触及到他思想的深邃,那么又何必浪费时间在其身上呢。
我的意思是如果读一本书,至少得对其的主要思想有所把握,而不是泛读。
《论恐惧》这本书,其实讲了,恐惧的产生来源,有部分是来自于记忆,会由于过去被蛇咬过,而当再次看到蛇时。大脑会调出以前被蛇咬过的痛感来对蛇产生恐惧感。所以,如果你有所恐惧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直接面对,粉碎过去的记忆认知。直面当下。
我以前恐高。因为小时候爬树,腿都会哆嗦。所以可能这就是当我到了一个高地方时,会自动的调动以前的恐惧记忆。然后反馈到现实就是我一直都恐高。但是,就在今年4月的时候,我和曾哥去爬贺兰山,爬过一个又一个的高山的之后。才发觉,原来以前的记忆对于现实是完全不存在过多的影响因素的。当你爬山时,只需想着向前走就行了。当你征服过后,你面对的勇气会直接覆盖你过去逃避的恐惧。
所以,当你恐惧的的时候,意味着你展示勇气的机会已经到了。
当然,过马路看到车自己停下来,这不是恐惧,这是你圣体对于外界环境的一种机能的条件反射,以保证你生命的继续。
《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这本书,我记得的主要思想也是和上面差不多,以至于让我怀疑所有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有着类似的观点。
这些书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不会去讲一个名词的概念是什么,而是去用一本书的内容来常阐述一个概念的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加以说明。
书中大量实例:一个人对于自己过于苛求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论恐惧》中的”记忆“如出一辙),如你的童年时期,你父母对你不肯定,那么你会怀疑自己配不上太好的生活。因为你会一直保留着自童年时代就存在的外界对你的怀疑这种思想。
还有就是自己将内心的活动与真实的场景进行对比。很多时候,内心戏太多,以至于扭曲了现实。你要知道,最真实的场景并不会按照你的内心戏来如期的上演。
如何不能如我的内心来演绎,那为何我要有如此多的内心猜想呢。那真实的场景是什么呢。我如此多的内心想法,是不是意味着我内心在恐惧着什么。而恐惧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面对啊。还有就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实际上是思维所派生的一个”小我“,不是适合”当下“,任何与”当下“来夺权的”小我“。都不是正统,都应该被处以幻灭的死刑。
好像就是如此完美的将所见过的几本书的思想精髓一下子串联了起来。
那么,未来,惧何。
请记住什么叫做“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我不知道,以后去查吧,听说对心理的豁然开朗有所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