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

作者: loveisbug | 来源:发表于2015-06-19 13:23 被阅读42次

    大前天傍晚,刷知乎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汪峰是如何写出这么多质量如此高的歌曲的?”,点开一看,只有一个回答,原来是新鲜出炉的问题。于是按耐不住想要回答一下。

    打开电脑,写完回答。吃饭。饭后发现被冯大辉推荐了。之后,那天晚上,知乎的通知不断,很快这个回答就成为我在知乎得到赞同最多的回答。回答全文如下。

    这个问题可以换成“张小龙是如何做出这么多质量如此高的产品的”。答案可以用雷军总结的小米成功七字秘诀来回答:专注、极致、口碑、快。

    1. 汪峰一直在创作,从未停止。这一点在大陆乐坛已经不多见了。
    2. 音乐作品除了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之外,也是要考虑用户体验问题的。汪峰愿意接受团队给他的作品提意见,也会严格要求他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严格要求,但又不沉醉于其中,这在大陆的摇滚乐坛也不多见了。
    3.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话在当今已经不适用了,没有有力的宣传途径谁也不会知道有汪峰这号人在。汪峰擅长利用一切有利的途径对自己进行宣传,比如“帮汪峰上头条”,但他不会为了上头条而上头条,这点在娱乐圈也不多见了。
    4. 汪峰没有被所谓的摇滚精神封锁住,他和他的团队能最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并加以利用,比如网络直播他的演唱会。这个大陆音乐人也没几个人会干。

    当年汪峰单飞,就说明他是站在了市场的角度来看待他的音乐事业,而非主观靠理想主义。和鲍家街43号捆绑在一起的汪峰,也许也能有今天,但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让我们看到。只有拆分开来,才能最快速地让大众认识他,这就是尽快让产品面市的必要步骤。

    这么多年汪峰平均两年一张新砖,一年一轮全国巡演,不可谓不勤奋,也就是频繁迭代,不断更新,力求不被大众遗忘,这就是尽可能拉长产品活跃的生命周期。

    最后,我觉得汪峰一直都在思考自己、思考社会上遇到的各类问题,提炼总结凝结成歌。他势必会打动一批与他有一样共鸣的大家们。

    必然,这样的回答会引起争议,争议的大小和讨厌汪峰的人数、讨厌的程度,以及讨厌者的心情有关。到今天,在这个问题里我的回答不再能频繁收到评论和赞同了。总结一下这不到3天的时间里,出现的一些事情。

    1. 修改问题。原问题是“汪峰是如何写出这么多质量如此高的歌曲的?”,我的回答是针对这个题意。有一位网友不认同“汪峰质量如此高的歌曲这么多”题主这个主观感受,修改问题,把“质量如此高”去掉,问题变成了“汪峰是如何写出这么多歌曲的?”。原来“多”是修饰“质量如此高的歌曲”的,修改后变成修饰“歌曲”了,题意完全被改变。在有了一定数量的回答后这样修改题意,是对之前的回答者不尊重,也是对提问者的不尊重。在和这位网友几番讨论及来回修改后,他把问题改成“汪峰是如何写出这么多质量如此高(题主认为,不能代表大众)的歌曲的?”。这让我突然觉得他的洁癖有点可爱,插入的括号导致题目太长,我也洁癖一下,把括号里的文字改成“个人观点”,好了吧,皆大欢喜了吧。

    2. 说我的回答是高级黑。有不少网友评论我的回答说这是高级黑,还嘲笑看不出这是高级黑的人“智硬”。不知道你们的优越感来自哪里。

    3. 说什么都往互联网上套挺乏味的。你那么“聪明”看不出这是在“高级黑”“什么都往互联网上套”么?

    4. 说我的回答是打广告。我赶紧把回答转发到微博上并且at了汪峰,能得到一张今年八万人体育场演唱会的门票么?好像不行。

    5. 说提问的人是汪峰的团队(或是汪峰本人)。这时我去看了一下,这才发现是匿名提问的!是不是我有很大的嫌疑是在自问自答?

    6. 听歌是一件有点私密的事情,好不好听是一件有点主观的事情。但是相轻永远存在。喜欢这个的看不起喜欢那个的。我喜欢Robert Johnson是不是很土气,我喜欢Beyoncé是不是很肤浅,我喜欢the Grateful Dead是不是很无知,我一定要喜欢些个北欧旋金德国重金巴西死金才高大上么?

    7. 想起了一首歌《李建国》,“你一定在那里见过他,他的名字叫李建国,如果你问他是谁,他就是我们每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建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us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