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物化的情感

被物化的情感

作者: 再生_6b1c | 来源:发表于2020-07-14 13:25 被阅读0次

    “你是什么东西?”

    “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挣俩臭钱吗?”

    “你不就是长得好看吗?还有什么本事?”

    为什么吵架里这些话这么伤人?在我看来,他们是通过把对方物化,来告诉对方,你不重要。

    亲密关系中的失衡:物化。也就是把人当做物品一样看待,这也是一种由“怕”主导的关系形式。

    人们通过情感的疏远,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当人们在关系中感觉不安全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来物化对方,告诉自己对方不重要。

    物化源于被抛弃的恐惧

    提出依恋理论的心理学家鲍尔比,他记录了孩子和父母分离的后期孩子的表现:

    “如果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孩子也会表现得漠不关心,不再黏着妈妈了。是妈妈还是其他人来照顾他,好像都无所谓了。孩子不再让自己对任何人产生依恋,但是他对糖、玩具或者食物却看得越来越重。也就是说,孩子的愿望和感受不再指向人,而开始指向物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当被抛弃的恐惧压过对依恋的渴望时,孩子就会表现出这种分离的态度:对于可能得不到的东西,就疏远,就漠不关心。而对于能够得到的东西,就占有。

    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其实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太担心会在亲密关系中被抛弃,他也会压制自己对依恋的渴望。

    可是,对爱和依恋的渴望,当然还有性的需要会一直在,所以人就会有另一种折中的方案:还是跟人交往,但是把人当作物。

    这样,就可以像占有物品一样占有对方,不用担心对方爱不爱自己、会不会离开自己。这就是亲密关系里的“物化”。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有爱人了,你觉得你的爱人对你“有用”吗?

    如果他对你有用,你是因为这种“用处”才跟他在一起的吗?

    在亲密关系中,这样的问题通常并不让人舒服。因为从本性上,人们都会变成爱的“原教旨主义者”,也就是渴望得到纯粹的爱。希望别人爱你,不是因为你有用,而是因为你本人。

    相反,物化的爱是另一种爱:别人爱你,是因为你有用。也就是说,别人爱的是你的功能,而不是你本人。

    当然了,在一个紧密配合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是有一定功能的。无论是赚钱、做家务、带孩子。可是谁都很介意顺序,谁都希望彼此在一起首先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这些方便的功能。

    我曾经讲过,亲密关系中的爱,本质上是为了让系统变得稳定而设计的。所以如果彼此爱的是对方本人,而不是外在的东西,那这种关系常常就更稳定。而物化,就是一种相反的模式。

    这种依恋模式常常是因为对爱的不安全感产生的。通过“物化”的方式,人既有了一段关系,又没了被抛弃的恐惧,通过把对方当作“物”而占有他。

    但是,这只是个人单方面的如意算盘。因为,物化的关系并不能真的满足人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它把人封闭在自我之内,妄图让爱从两个人的关系,变成一个人的事。

    当然了,这样对个人来说就更可控一些。而对关系而言,少了另一方的互动,两个人就很难真的走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物化的情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wx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