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安帝时汝南人薛包,少年时代就有美好的德行。
父亲娶了继母之后,憎恶薛包,要他分家出去住。薛包日夜号泣,不愿离开家,以至于被殴打。不得已,在家门口盖一间房子居住,每天早上就进来打扫庭院。父亲怒,又驱逐他,于是他又在里弄口盖一间房子住,每天早晚回家给父母请安问候。这样过了一年多,父母都觉得羞愧,终于让他回家。
父母去世之后,弟弟和子侄们要求分家。薛包不能制止,于是分割财产,分奴婢的时候,他只要最年老的,说:“他们和我一起共事时间长了,你们使唤不了。”田地房舍,他则挑选荒芜的,说:“我年轻时耕耘过这里,有感情啊!”家具器物,专挑那朽坏的,说:“我一直用的东西,用起来顺手!”分家之后,弟弟子侄们呢,数次有人破产,薛包又重新资助他们。
皇帝听说了他的名声,当时还没到举孝廉的时候,下令公车单独征召他。薛包到了朝廷,拜他为侍中,薛包以死相辞,坚决不愿意。于是皇帝下诏,赐他回家,依照当年先例,优待他。
隐士拒绝出仕的,历史上也很多了,有的是太清高,不识时务;有的是名不副实,自己心里明白,不要出来露丑;有的是心气太高,要做帝师,官小了不愿意接受。
但是,薛包特别值得赞赏!他是尽自己的孝悌之道,关注自己家族,求仁得仁,没有教训别人、教化天下的心思。朝廷征召他做侍中,不是他的志向,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只是尽自己在家族的责任罢了,天子知道我,征召我,则已经风示天下,起到示范作用了,也算是我的品德并不孤单,能得到认同和共鸣,这就够了。我并没有匡济天下之心,何必要做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