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呢?
带孩子出门,他看到别的孩子吃冰淇淋喊“妈妈,我也要吃那个冰淇淋”
他看到别的孩子吃棒棒糖会喊:“妈妈,我也要吃那个棒棒糖”
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喝饮料喊:“妈妈,我也要和那个饮料”
无论你为她准备了什么。
但凡,别人手里的,他都想要!
你经历过类似场景吗?你会怎么做呢?
你没有经历过?(恭喜你不用经历这样的“痛苦折磨”)那你会怎么看待这样的孩子呢?
非常郁闷的是:过去的一周我每一天都在经历着类似的场景。
时间轴太长,就不一一说明,
我感觉幼儿园放学似乎有个传统,那就是给孩子带吃的。
我女儿每天放学的第一句话是“妈妈,你带了什么吃的”
这一周特别吊诡的是“我带的东西,哪怕是她以前喜欢的,这一周她都不太想要。”
于此同时她会站在校车旁边,不分对象的看到别的小朋友吃东西就说:“我想吃那个”
每次这样的情况下,有几种可能
别人和她熟,而且恰好带了多份,会与她分享。——危机解决,欢喜回家)
别人跟她不熟,(也有可能没听到,直接走开)、或没有多份用来分享。——她开始撇嘴、坐或者趴地上、或弓着腰垂头丧气、发出哼哼声,所有的肢体语言都在表达她的不开心。起初我会试着倾听她:“宝宝,你看到别人吃的那个也想要呢!”
她点头,或者不吭声。
我继续说:“可是妈妈今天没准备那个,怎么办呢”
她继续沉默,或者说:“现在去买”
如果她继续沉默,我会抓住她的手说“回家!”
如果她要买,我会告诉她“妈妈,看一下哪里有卖”。她会继续说“我现在就要买”。我会说“回家!”
回家后,她可能会开始委屈撇嘴流眼泪,或者选择家里其他零食。
反复了五天之后,我终于忍不住了。
周五的下午,我对她这样的行为表现出来强烈的不满,并评判责骂了她。
但,考虑在公共场合有损形象,于是我强压着怒火回到了家。于是有了长达20分钟的沟通。
一开始我太生气了,于是我告诉她无论如何我们今天必须好好谈谈,我不想下个星期继续这样难受的去接她。
我尽量客观的描述这一周发生的情况,并试图证明她错了。
但我感觉到她明显有些不想和我继续谈话,我知道她情绪,可是我的情绪也很混乱和激烈。即使在面质之后,我依然不想换挡倾听孩子 。我甚至想都没想个要去倾听她。
(积极倾听的具备的条件之一:你必须愿意花时间去倾听)
妈妈不想倾听,孩子有情绪沟通进行不下去怎么办。
我想到了情绪卡片,于是我拿来情绪卡片,跟她说“妈妈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也不知道你现在感觉怎样,那我们来用情绪卡片选择自己的情绪吧”
于是我开始快速的浏览选择情绪卡片,我选了10张情绪卡片——无奈、压力、紧张、害怕、焦虑、尴尬、烦躁、郁闷、内疚、难受(神奇的是在选择情绪卡片的过程中,我的情绪明显得到了缓和)
接着我协助孩子选择,我把所有的卡片也快速读了一遍给她听,她选择了—难过、委屈
我的情绪缓和,我开始试着倾听她,我说:“你感到难过?”
“嗯,因为别的小朋友吃的东西,我也想吃,但是我没有,我很难过也很委屈”
我说:“噢,这样子啊,好那看看我的吧”
首先:回应一下你的委屈和难过,我觉着很无奈,我想你了解一个事实,妈妈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个百货超市,你想要什么,就能立马给你。我做不到,我真的很无奈,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你的难过和委屈。我觉着很有压力,我很害怕下个星期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没当你在外面因为想要吃别人的东西哭或者趴在地上时,妈妈就觉着特别尴尬,我也会担心别人觉着这孩子咋看啥都眼馋啊,虽然看到别人想吃的东西,你想要,其实妈妈觉着很正常 ,就像妈妈有时看到别人买了啥好东西也想买一样,可以理解。又要哄你又要看妹妹,我真的是既无奈又烦躁,真的好几次我都特别想揍你一顿,当然我知道我不能打你,但妈妈真的是很难受我不知道怎么办,然后我可能会在公共场合凶你,我又觉着有点对不起你,又有点内疚,”总之太难受了,所以我们今天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罗里吧嗦说了很多总结起来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说了这些之后,突然意识到其实我已经接纳了她什么都想要这样的想法,而我没法应对的是,当她得不到时的难过以及难过时会躺地上、撇嘴巴、行动缓慢等等行为。)
我接着说:“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吧,我们可以怎么做能让你不委屈不难过,妈妈也不用那么难受呢?”
她回答我说:“妈妈我现在不难过了。我感觉好多了”
我说:“好,那我们想想办法,让你下周也一样不难过好吗?”
她说:“每天宝宝看到别人的东西,都不要去要”
我鼓励她多想想好办法最后她想了四条,我也补充了两条。
接着我们来评估解决方案,我说:“我很担心你说别人吃东西你都说不要,不知道你能不能真的做到啊“妈妈,我可以做到的,你相信我”
于是,我闭嘴在纸上写了相信二字。
最后我结合了我们两个人的六条方案,确定了最终解决方案。签字画押后,她开开心心的去玩耍了 。
而我也怒气全无。
让孩子主动改变,我其实没做什么,只是主动真实的告诉她,妈妈真实的感受,妈妈的局限性,无奈、害怕、担心等等百感交集的状态。
然后再表达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我一开始的不接纳其实是害怕外界的评价,例如:“这的孩子没教好”、“这孩子在家里面肯定没被满足,造成匮乏”、“这孩子品行不好,太贪吃、不讲理”、“别人家孩子就没这样的”
总之我的尴尬源自于我的想象还有对比,e其实我没有听到任何外界评价,
我的第二个意识就是:“孩子什么都想要,没错啊,每个人都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心之向往,这没毛病啊。”
有了这两个意识上的转变,看待同一件事的心态都完全不一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