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知识
对区块链产品设计思维模型的探索

对区块链产品设计思维模型的探索

作者: 方雄敏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12:25 被阅读0次

    一:区块链产品设计的难点在哪里?

    在现有互联网行业发达情况下,不缺乏对业务需求的分析以及互联网产品业务逻辑设计的能力。那么在区块链领域产品经理需要额外考虑什么呢?在基于区块链技术做产品设计更多的是需要考虑两点:

    A:区块链的技术边界在哪里?市场问题也就是业务需求于是否有必要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

    现在区块链技术处于探索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TPS问题,存储问题等,是否在用区块链解决一个问题的的时候会带来另外的问题,这是任何产品设计人员都不愿意看到的。

    B:如果有必要,那怎么用区块链技术来给出最好的产品设计方案呢?

    这需要在对业务有足够的认识的前提下,对区块链技术有清醒认识。

    二:区块链技术边界在哪里?

    2.1:什么是区块链:

    先明确我这套方法论的基础假设。这里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怎么定义区块链,可能在哲学家,在经济学家眼里都有不同。我比较认同的区块链定义是:一个能传递价值的去信任网络。很多人会把激励机制着重提出,加上通证,但是在产业落地层面监管是不让发行通证就行流通的。同时对于任何系统来讲,都需要去构建一个激励机制。

    关键字:

    传递:代表信息的生命周期;

    价值:比如股权、数据、资产、物权、版权等;

    去信任:用加密技术和共识算法,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来让整个网络达到数学层面的“不需要信任”;

    网络:这个是个分布式的网络,节点之间通讯,价值在节点组成的网络中传递。

    2.2:常见区块链架构:

    通过区块链常见技术架构我们就能明白他是怎么实现传递价值的去信任网络。

    常见区块链架构解析

    这是抽象出来现在的大多数区块链产品的技术架构。他都是围绕着如何去信任的在网络中实现传递价值。

    现在我们来还原一下一个应用的价值(数据)是怎么流转的,举个例子:

     应用层:某个应用的用户(或者合约)发起一个笔交易(价值流通);

     合约层:通过DAPP进行交易签名(防篡改),然后将交易提交到智能合约进行处理;

     协议层:DAPP调用区块链协议将数据转换成对应格式(或者调用某些系统模块,如联盟链中会调用 CA认证接口);

     共识层:然后在共识层中经由各个节点进行交易验证(削弱中心),节点可以通过参与交易验证获得奖励,确保交易正确无误;

     网络层:正确的交易结果需要同步给其他各个节点,从而更新整个系统的“世界状态”;

     数据层:将交易记录被同步到全网(可追溯),通过链的方式将区块链接起来,通过梅克尔树能够追溯到交易的源头和实现查询;

     存储层:数据最终被存储在物理设备上。

    2.3区块链的四个业务特性:

    在业务需求明确的情况下,可从这四个特性去分析判断业务是否适合采用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业务四特性

    2.4总结:

    前面我们首先给出了区块链的定义,接着我们通过常见的区块链的架构知道了区块链技术是怎么实现其理念和价值的。最终我们给出了区块链技术的业务特性也是边界。我们通过梳理业务的需求和问题就能知道是否区块链技术能否解决其业务问题并提供价值。

    三、区块链产品设计思路:

    前面我们提到区块链的价值和业务特性。我认为区块链产品的设计其实应是理解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以及精神,思考怎么把这些价值还原到业务中去。那么是否这里面可以抽象出某种思考方式呢?前人对这个世界的复杂现象和商业规律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大道至简,世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下面我借用“系统动力学”的一些思路试图讲清楚区块链产品设计的思路。

    3.1确定用户关系?

    当我在设计一个系统是需要首先考虑系统有哪些用户,及其利害关系。这个不管区块链产品还是其他产品都一样。但是区块链系统仿佛在其出生就带有挑战传统巨头的使命,打破某种现有的商业结构。

    3.1.1理性的去中心化:

    翻开区块链的开山之作比特币的白皮书,其标题就是建立一种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理想化的区块链从业者会觉得什么都需要完全去中心化,但是回归到现实世界,商业历史告诉我们企业的建立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那么垄断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比特币那要求所有节点从签名,交易验证,结果同步整个过程都需要参加,从而带来了性能方面和可拓展性方面的问题,这也就有了“不可能三角”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去中心化对系统带来的速度和可拓展性方便的让步。这需要从业务需求,用户体验和开发难度等方面进行权衡。

    3.1.2理清楚角色之间的关系:

    通过了解业务理清楚产业链关系,各方的痛点及利益述求,改变后的风险及应对方式。最后确定好业务模型和及对应的权限。

    3.1.3举例:

    原有存储市场简单逻辑 Filcoin业务简化逻辑

    原来的商业组织或者个人都是直接购买云服务将我们的数据或者应用部署在其自建或者租用的机房当中,存储和访问都是遵循HTTPS协议,存在诸多痛点。Filecoin希望基于IPFS建立一个全新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交易市场。从上图就可以看到其为了实现去中心化从而引入了矿工(分为存储和检索两种),带来了业务逻辑上的不同。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分析,最简单的比如矿工掉线,那么用户的文件有可能无法打开,这样就需要在激励机制上让矿工持续在线,或者提供更多的备份。对应的其系统每个用户操作权限也不同。

    3.2让价值流动起来?

    我们把区块链比喻成价值互联网就是因为其能基于数学进行数据的可信流通,所以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这理念和思路。

    3.2.1价值的定义

    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问自己问题。

    3.2.1.1什么数据上链:

    业务系统什么数据是具备价值的?区块链是性能从理念上来看远比比中心化的系统低,在以太坊上每一笔交易、计算、存储、创建合约都是需要收费的。从目前的公链和联盟链来看不适合用区块链来处理需要大量计算的任务。因此我们需要多去思考从业务的角度什么是具备价值的,也就是什么东西需要上链。

    这个价值是否可被衡量,量化?这个价值是否能计算机预估计算出来呢。

    在真实世界中有很多资产本来就被标价了,比如充电桩场站值多少钱。但是也有些是比较难标价的,比如有些项目做数据的交易所,让每个人都掌握数据的所有权,商家需要利用数据的时候需要给个人付费,但是这里面的数据该怎么定价呢,是根据数据的维度还是数据产生的时间顺序,目前看还没有很好的算法。

    3.2.1.2考虑好流通机制,怎么减小波动?

    通常上述的价值会被通证(Token)化,一旦流通后怎么保证其流动性,减少价格的波动呢。大多数的项目在发币后项目方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资金来维护币价,而没有更好的思考,怎么把产品做好,给用户带来价值。

    3.2.1.3怎么保证合规性:

    不同的地区对于通证(Token)是持有不同的态度的。需要考虑好项目落地区域是否支持。

    价值和数据的抽象流程

    3.2.2价值的可信传递

    价值被定义后需要进行上链并且传递,就需要考虑数据的可信了。

    明确价值的生命周期,这里可以分为两阶段:

    3.2.2.1数据的阶段:

    其可大概分为1采集过程,2数据传输和可信计算,3数据存储和维护。这一步首先需要你将项目对应的数据的生命周期画出来。然后结合用户需求选择我们在线下业务的哪一个点需要将数据进行上链。上链前再分解他是怎么采集的,是否需要被加密计算和处理,他的传输过程使用什么协议,数据最终会被存放在哪里?

    Tips:我们跳出来会发现,区块链世界的数据是连续和确定的不可篡改,但是现实世界是不连续的,概率的,所以在一些项目中需要用到预言机(Oracle)来进行两者之间的衔接。

    3.2.2.2价值在点对点传输阶段:

    也就是在链上传递的过程。其大概可分为1交易签名:使用什么签名方式,在企业市场的CA机制已比较成熟我们怎么对应到线上世界呢?2交易验证:一笔交易需要哪些关联方来进行验证呢,还是像比特币一样全节点参与?3交易结果同步:区块链是大多数采用分布式存储,P2P的方式怎么确保交易结果能被快速同步。

    3.2.2.3有的放矢的选择技术方案:

    在当前各个细节点皆有一些技术有待完善,应该根据业务需求和团队实力来选择,预留出一定的拓展性。比如溯源业务那么其对数据基本没计算要去,更多需要考虑在采集过程做到可信,然后将数据存储在链上即可。对于做数据交易的团队那么久需要考虑怎么保证双方隐私的情况下做可信计算。

    3.2.3举个例子

    来源来源:蚂蚁区块链——溯源产品之红酒案例

    通过对现在比如跨境商品行业了解,发现其痛点是:商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商品无法追溯来源;供应链信息存在篡改可能;发生商品质量或安全问题时追责不便。

    在溯源过程中对于业务来讲用户就是希望知道商品从源头到流通环节的信息,如商品信息,时间,地点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业务是有用。为了保证数据不会被造假在数据采集端就会有更加高的要求。

    3.3构建系统的增强回路。

    前面我们讲到的用户是节点,价值的流动是两点间的线段,多个节点之间必定会形成回路,他们会因果不断影响。纵观过去的商业经验,每一家伟大的企业都会具备一个增强的回路,从而实现企业或者组织的飞速发展,就像一个齿轮带动另外一个齿轮。增强回路不一定需要依靠发行通证,当然有通证的激励才会让区块链显得更加有魅力。

    3.3.1激励机制

    找到系统的增长飞轮:

    增长飞轮一词被广泛知晓来自于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创立亚马逊的时候他就在思考,更多的供应商回带来更低的成本结构,然后回带来更低的价格,从而更好的满足客户体验,更好的客户体验带来了更多的客户,从而吸引来跟多的供应商完成一个增长闭环。对应的我们在设计区块链的激励机制时其实就是希望找到系统增长飞轮。

    亚马逊的增长飞轮

    找到系统的第一推动力:

    当完成第一步后你会陷入两难,从那里着手推动整个回路呢。这个时候你对业务或者社会经济方面有深入的理解。淘宝最早就是从跟多的用户切入的。每家公司或者组织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切入点自然也不同。我们在新能源充电桩领域落地区块链的应用的使用,其实也遇到这个问题。冷静分析后发现制约现在行业的因素是用户充电时间太长,物理硬件层面可以让充电更快,系统层面也行,刨开用户行为路径发现用户开始找充电,然后能到不同运营商那充电是打开当前市场难题的症结,那么在设计激励机制的时候就会侧重让运营商加入系统更与它更多的激励。

    坚定不移的推动:

    找到第一推动力后剩下的就是坚定不移的推动,刚开始可能不见成效,但是时间的演变,你会发现系统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激励制度设计的难点在于既要兼顾底层记账相关的技术思考,同时要考虑业务需求,以及运营方面的生态构建和推广等,是一个充满博弈论,经济学,人性和技术的学问。无币区块链只是国内监管情况下的一种企业应对方式,如果允许发币,我想很多系统分分钟可以发一个币,这是基于人性和系统增长角度考虑的必然结果。

    3.3.2举例:

    来源:陶曲明——区块链认知革命  

    在以太坊的设计中其实也有增长飞轮:新的ICO带来更多的投资者,从而引入更多的社会投入和关注,继而发现更多的需求产生和更多的应用用户,带动Token上涨,吸引更多的开发者,继而完成增长飞轮。

    3.4思考系统的调节机制

    在德内拉-梅多斯的《增长的极限》中我们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增长。系统有增强回路,那么一定就会调节回路让系统走向平衡。我们在产品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利用调节节制来帮助系统实现自我修复。

    容错要求:

    去中心化会带来信任问题,特别是IOT领域的区块链应用,难免会有些节点会出现掉线等出错问题,那么就需要考虑容错问题,比如在联盟链中项目会采用容错性更好的PBFT共识机制。

    业务变化带来的链上逻辑的改变:

    在设计智能合约时需要考虑到合约设计、开发、部署、运行、升级、销毁等全过程,需要兼顾业务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不被破坏,同时还要考虑涉及关键智能合约的权限问题。

    数据迁移:

    数据迁移带来的调节:在企业上链的过程中,原来业务的数据大多存放在中心化云服务器中,但是从现在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会存在从数据从链上转移到链下,或者跨链转移的需求以及问题。

    系统可拓展性:

    好的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系统拓展性,未来的公链应该是提供区块链基础技术服务的同时能给用户带来SAAS般的用户体验,不懂技术的人都可以根据业务创建一条链。这需要在产品设计上具备很强的可拓展性和架构上的解耦性。

    四、用户感知层的产品设计:

    最后让我们回到微观层面来看下区块链产品设计的一些不同:

    4.1用户的不同:

    区块链现在还是比较多的技术极客,但是也有不少小白用户,小白用户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辅助功能和提示降低其学习成本,同时他们对一些名词其实是不懂的,怎么设计更加“说人话”的产品更加考验功力,而极客用户更渴望一些技术底层的功能,比如切换钱包协议等。

    4.2性能及运行机制带来的不同

    由于区块链项目现在普遍交易速度没有中心化的快 -如比特币的交易需要10分钟才能确认- 用户天然的追求确定感和及时反馈。同时区块链交易在通过网络验证之后是不可逆转的, 不允许出现错误,我们需要给予用户更多的提示,但是又得确保用户体验较好。

    4.5由于加密和跨链需求带来的检索上的不同:

    现在的区块链还没有很好的跨链解决方案,同时数据维度相对单一,且还要考虑保护隐私。那么用户能搜索的区块链网络的信息就不如以前多了。在系统信息框架的设计及检索等功能上需要考虑的不一样。

    五、对区块链产品设计模型的思考

    区块链产品设计思维模型V1.0

          前面我们通过对区块链的定义,以及实现其理念的技术架构的对区块链有了初步认识。从其实现逻辑我们找到其业务的四个特性,最终抽象出设计区块链产品的4个不可缺少的思考点。从而帮助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业务需求时能快速判断是否能和区块链技术结合,并且给出可行的和最优的解决方案。该模型更多的是一个静态模型,受制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还没法提炼出时间这一维度都整个系统带来的影响。

          本文一切围绕着区块链的理念和目标,同时考虑到其实现过程。借助系统动力学一些方法将区块链产品当做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来思考和解构,最后重建。

           现在的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应用有两种盈利模式,即以比特大陆为代表的矿机、矿场盈利模式和以以太坊为代表的一键发币功能直接引爆了ICO。未来不需要再去吹捧DApp数量,TPS数量级的不同,而是说谁拥有自主技术和亿级用户规模。我们乐见区块链技术慢慢渗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产生价值,带来新的变化,而不是投机。

    参考文献:

    中本聪: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以太坊白皮书

    Hyperledger Fabric 1.0架构及原理

    周沙:摒弃以币价引领的盈利模式破局区块链之殇

    冥古宙——区块链思维研究报告

    区块链基本设计原则解读

    一张图看懂比特币、以太坊、联盟链等区块链系统架构

    混沌大学:陶曲明——区块链认知革命

    刘润:商业洞察力30讲

    《系统动力学(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修订版》,王其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区块链产品设计思维模型的探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zp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