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是常遇春的妻弟。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当时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所以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不和。当时,朱元璋为了给儿子朱标和朱家后世扫平障碍,做了一系列的前期工作。比如:封下几代的名字封号,对于组建功臣的消减,各位儿子的分封等等。
蓝玉的被杀,还是政治权谋的结果。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蓝玉娇纵不法的性格,从很多方面触及了朱元璋的底线,为被杀埋下了伏笔。但是我们纵观历史,仿佛是对于人物性格的特定安排,凡是性格上稍许乖张,做了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即是这个下场。像清朝的鳌拜和年羹尧,皇帝需要他们为国出力时,即便是僭越,也能够容忍一二。等到时机成熟,从前的“性格”,已经成为被杀的理由。
但是,我也认为这和中国文化中对于“忠君”的解读有直接的关系。就是要教育我们收敛起自己的性格,作为“臣子”不能做违背“皇帝”意愿的事情。在古代,教化民众听从和被驯服,所以,这种人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好结局。
前两天看二战纪录片,看到日本在最后战争中的残酷,对于生命的无视,对于天皇的绝对忠心,以及在他们的教育中,对于投降的不齿。即使为他人和自己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他们也在所不惜。直到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天皇才下命令接受无条件投降,要求把仪式安排在上午,因为他迷信这样会带来日本的新生。
民族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又是多么的可怕。就像一把双刃剑,会带来宽容,也会带来群体的沉默。会带来勇气,也会带来无尽的杀戮。
思来想去,什么盛世繁华,盖世英雄,还是活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