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读后感写于1992年的10月10日,也是我到杭州读大学后的一个月左右的时候,距离那位伟大的陕北作家逝世大概也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路遥的这部百万字宏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自1988年问世以来,一直是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们最受欢迎的一本书,稳居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借阅量的榜首。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因为每个人都会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成长经历,都会从这本书中找到前行的力量,也会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种不屈于生活的精神所在。致敬伟大的路遥!下面就是我当年作为一个大学生初次读《平凡的世界》后的感想,分享给大家:
我认为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在平凡人的世界里有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有时候幸福会悄然而至,有时候痛苦又会突然降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往昔的幸福乃至痛苦的经历都会成为我们的一段回忆,一段永远让我们难忘的记忆!
孙少平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坚强、能吃苦,同时他又具有新时代青年的远大理想,不甘继续过父辈们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是要追求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这样的生活经历和理想使他能忍受种种痛苦和磨难,先是在黄原过着揽工汉的生活,继而又成为铜城煤矿的一名井下工人,他一直都在和命运作斗争,而且能够做到随遇而安。
我很佩服孙少平对人生痛苦的忍耐和理解。如果说生活穷困和艰苦的劳动还可以令人忍受,那么当田晓霞的死讯突然到来的时候,会不会令少平绝望呢?
晓霞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姑娘,在少平最困难的时候,她热情地帮助他,鼓励他,并未因他是一个揽工汉而瞧不起他。也正是在那时,她向少平献出她纯洁美好的初恋,用爱温暖了少平年轻的心。在少平去铜城煤矿当井下工人时,晓霞却分到了省报当记者,省报记者找一个煤黑子,这在当时似乎不太可能。但晓霞却以有少平这样的恋人而自豪,并到煤矿去找少平,和少平一起下矿井,这些都令少平生活在无比的幸福中。然而,老天真是不长眼,晓霞在一次去南部灾区的采访中,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地离开了她所深深爱着的少平。
当晓霞的父亲把三本晓霞生前的日记交给少平时,他当时是怎样一种痛苦的心情啊,用痛不欲生来形容恐怕一点也不过分。晓霞的日记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少平的爱,读着她的日记,来到他们两年前相约的山坡上,少平觉得晓霞日记中的每个字都在重重地敲打着他的心,他不相信晓霞那么充满活力的身躯竟会永远从这个世界中消失,他太不幸了,他的确令人同情,令人难过!然而他忍受住了,他回到了煤矿继续工作,用劳动来填补他那痛苦的心灵,因为他知道,即使他再痛苦,晓霞也不会回来了,他只有忍耐,再忍耐!孙少平令人钦佩,他是一个平凡人,值得学习的平凡人。
说心里话,我当时的心情很难过,甚至都想和孙少平一起痛哭一场。为什么呢?因为我为晓霞这么好的姑娘就这样匆匆地走了而难过,同时更为少平和晓霞这么好的一对情侣就这样生离死别而深深惋惜。真的是意难平啊!人这一生能遇到几个知心人,有时候恐怕一生一世也遇不到一个,而这一生中没有比失去知己更令人难过的事了。所以,现在我们要珍惜已有的知己和朋友,否则以后后悔也晚了。
失去他所深深爱着的晓霞,这无疑给少平带来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使得少平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但他最后还是战胜了悲伤和痛苦,因为生活中不只有爱情,还有理想、事业,还有那些与自己悲戚与共的许许多多的人。正如孙少平所说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暂,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像往日一样,正常地投入到生活中吧!即使是痛苦,也应该看作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