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世面”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前段时间,我与几位朋友一起,带着各自的孩子去科技馆。一群小朋友跟在志愿者的后面,叽叽喳喳,特别热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朋友a和朋友b的孩子。朋友a的孩子,9岁,是个自信乐观的小姑娘,知识面还挺广,跟志愿者什么都能聊一嗓子,有不懂的,也特别敢问。朋友b的孩子,是个10岁的小男孩,看起来有些胆小,全程躲在妈妈身后,对于身边的东西,有些好奇,又不敢问,志愿者问了他一个问题,吓得他赶紧低下了头。两位小朋友放一起,一个是面朝阳光、自信饱满、浑身充满冲劲儿的向日葵,一个则是谨小慎微、外界多一些刺激就会缩回去的含羞草。后来几位大人坐在一起闲聊,聊到向日葵小朋友和含羞草小朋友的成长经历,我才第一次意识到“见世面”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朋友a平时会给孩子买很多科普类的书籍,一有时间,还会带着孩子逛公园、科技馆、参加一些小比赛,孩子见识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不怵了。而朋友b以前因为工作忙,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老家小镇上,让父母帮着带。后来孩子快要准备小升初,朋友b担心孩子跟不上,才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镇上比较先进的东西一概没有,父母也不曾与他们说过。所以孩子乍一见到都是没见过的东西,害怕出错,人也慢慢变得胆小。孩子见过的世面里,藏着他未来的人生,这句话说得真的一点都没错。父母带孩子见识过的世面,不仅给到他们这个世界的知识、满目的风景,更能培养了个人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个性,给到孩子一种对世界宠辱不惊的能力。
就像王家卫说的那样:“人生,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一个孩子,见过天地之大,才能做到心有乾坤。
见世面越多的孩子,将来越聪明。
外国一位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见过世面越多的孩子,将来越聪明。我深以为然。
肖恩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在肖恩的身上,有许多天才的标签:7岁做电子设计,12岁学编程,14岁发布共享软件,17岁组建团队拿国际大奖......可是,或许你不会想到,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孩子,其实来自于贵州一个小村镇——息烽。
肖恩的家乡,消息闭塞,信心来源比较单一,甚至连一个图书馆都没有,孩子很难接触到比较前沿的知识。在肖恩的父母看来,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知识,肖恩才有可能走出大山,改写自己的人生。于是,肖恩的父母,非常有远见地花去大部分积蓄,为肖恩买来了村里的第一台电脑,并将每月工资的绝大部分用在上网费用上。肖恩很心疼父母花了这么多钱,肖恩的父亲却对他说:这里连图书馆都没有,你的教育就只能靠网络了,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我不能再交给你什么东西,全看你自己了。借由这根网线,肖恩发现,原来世界可以如此辽阔。
带着孩子见世面,其实是把未来交到他们自己手中。让他们将来有更多的视野和能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高考后,肖恩满怀热情地选择了西南交大的计算机专业,即使在高手如云的顶级学府里,肖恩依然是同学们眼里的“另类学霸”。大三那年,他组队去参加 Intel 英特尔杯嵌入式世界大赛,一举成为大赛的黑马,成为了亚太地区的第一名。
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肖恩无限感概。“是互联网成就了我,更是父母的远见成就了我。”
安东尼在《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千万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而是要教会他们去渴望大海的无垠和高深莫测。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不是一味地逼他们读书、写作业,而是带他们去见更广阔的天地,培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那么,不用父母逼着,他也很愿意学习。自主的效果,永远比逼迫的效果好,且好得多。
世界变化太快,带孩子见世面刻不容缓
从肖恩的故事,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跟紧时代的脚步,随时了解最新的知识,对于未来的成长,大有好处。毕竟,这个世界科技发展的速度,比我们想象中要快很多。就像5年前,大家出门前一定会带钱包,但现在只用带一个手机。4年前,我们出行一般是打车,但是现在却被滴滴抢占了大部分市场。
去年,刘强东宣布未来京东将全面实现“无人公司”,用AI技术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直言:
未来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为人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孩子寒窗苦读十几年,步入社会后才发现自己学习的知识根本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
历史的洪流滚滚而来,要想不被淘汰,你只有跳上去,看它开往什么方向。
所以,受益于先进科学技术的肖恩,有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他想把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运用在教育中,引导激发更多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具有强烈探索能力的学习型人格。
网友评论